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中,我国中小学心育课程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笔者试图通过观察心育课堂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去发现问题,并循着问题解决的思路解决心育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优化,为增强心育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帮助。限于篇幅,笔者以本校三位心育教师(A老师,男,实习期教师;B老师,女,见习期教师;C老师,女,中学二级教师)在15节心育课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为例,阐述本人通过观察和访谈从心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得到的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其教育观念指导下所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职业角色期待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对学生以及自身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不正确、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相似文献   

3.
钱兵 《教育评论》2020,(5):117-124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具身经验与实践教学场域冲突与融合的产物。采用图画隐喻范式对幼儿园教师自我心像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职业角色心像具有冲突性、发展阶段心像显示模糊性、工作成效心像体现自贬性、发展愿景心像呈现外促性等特点。基于此,教师教育者可以从消解教师角色冲突、关注教师高原阶段、激发教师自我效能、重塑教师发展愿景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园教师改善专业实践,优化自我心像。  相似文献   

4.
教育启蒙旨在唤醒教师内在的理性,跳出繁琐平庸的教育世界,换一种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现其内蕴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育启蒙包括内生性启蒙和外援性启蒙。能否保持对先进教育理论的敬畏之心与渴求精神、对经典理论和既有经验的怀疑精神、对习惯性教学行为方式的反思创新精神,是关乎内生性启蒙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外援性启蒙的主要方式。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案例性和体验性是制约外援性启蒙质量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5.
教育启蒙旨在唤醒教师内在的理性,跳出繁琐平庸的教育世界,换一种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现其内蕴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育启蒙包括内生性启蒙和外援性启蒙。能否保持对先进教育理论的敬畏之心与渴求精神、对经典理论和既有经验的怀疑精神、对习惯性教学行为方式的反思创新精神,是关乎内生性启蒙质量的关键。教师培训是外援性启蒙的主要方式。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案例性和体验性是制约外援性启蒙质量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佳伟 《文教资料》2014,(11):124-125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学生用各种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教师要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需要有育人之心、博爱之心、求知之心、公正之心.以“心”育人。  相似文献   

7.
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其涵盖范围甚广,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都应包括在内。本文教育反思的概念是从狭义上使用的,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性记录和白描,也不像案例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这种形式在教师的教育研究中占大量比重,尤其在研究的初期。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  相似文献   

8.
当人类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继而向拟像时代迈进,人类的主要劳动工具便由锄头向机器过渡继而由拟像取代,相应的教师教学行为也由口头包装向印刷包装继而向拟像包装转变。拟像时代的拟像、内爆与超真实等特征正在消解传统教学行为模式,同时,也在建构新的教学行为模式。为此,教师必须秉承人的发展的精神原点,自觉履行教育的价值承诺;重新理解课堂教学的边界,建构共享、兼容与互补的技术方法;唤醒拟像思维的自觉,主动建构个体(我)—拟像课堂的教学表意体制。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教育孩子的使者,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某些教师对一些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学生的感情。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和歧视,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惩罚行为——心罚。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评价行为作为教育评价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的理论体系、指导思想、评价模式和评价技术等都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各国教育评价专家、学者对教学评价行为的内涵理解和论述并没有达成共识.对教学评价行为内涵的认识是研究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重要逻辑起点,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对其内涵认识的不断探讨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