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庄在西湖边的存在已经一百年了.它坐落于绿树掩映的杨公堤边,三面临湖,一面靠山,风水极佳,庭院面积达36万平方米.因环境优美,建筑精致,陈设典雅及丰富的人文景点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相似文献   

2.
陈东恩 《浙江档案》2006,(12):13-14
刘庄,因晚清最早的主人叫刘学询而得名。它座落在西湖西岸的丁家山麓,艺名“水竹居”,包括韩庄、汤庄,山水相连,相互交错,又分而为三。刘庄依《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建造,楼台回廊,精致典雅,临湖依山,幽雅舒适,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相似文献   

3.
金毅 《新闻实践》2007,(10):13-13
同样是迎接十七大主题,与其他相同题材相比,这组报道呈现出五大亮点。用时尚的话语方式讲述党史。"西湖的A面是柔美的。柳枝蔽日,碧荷连天……然而,80年前的西湖,却是壮烈的、激越的。这是不为年轻人所识的西湖B面。"初看这段文字,还以为是一篇小资散文,其实它是记者所写的《刘庄码头,80年前张秋人纵身一跃》的开头。文章所写的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在西湖游湖时被捕的故事。这段党史,用时尚的笔调写来,张秋人的故事,更为感人。事实证明,政治性报道也可以写"软",运用时尚的笔触即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远近闻名的沈阳西湖前当堡镇,只要一提起刘凤英,人们无不为她的工作干劲和取得的业绩所感动,都称她是"兰台女精英".  相似文献   

5.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这颗东方明珠,不知吸引了多少名人雅士,不知倾倒了多少海外游客.我们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钟情杭州,喜爱西湖.毛泽东生前把杭州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周恩来曾多次陪同外宾到杭州参观游览,邓小平也先后十多次来到杭州,他十分关心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曾关切地对省委书记李泽民说:"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一定"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在此撷取小平同志关怀浙江名胜的几朵花絮,捧到亲爱的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7.
记忆中的童年 我是河北人.原籍是河北衡水饶阳县苌刘庄.原来我们那个村叫苌刘庄,因为村比较大。现在就改成两个村了.叫东刘庄和西刘庄.因为后来不回老家.我听说我们那个家的地方应该是西刘庄.原来东刘庄和西刘庄是一个.叫苌刘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是国内首个直接面向华语网络文学和类型小说的文学大奖。奖项启动之初,主办方就提出了要使之成为中国的"直木奖"或者网络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的目标。经过一年半的推荐和初评工作,近日顺利进入终评。目前,麦家、李敬泽等11位作家、评论家等已经接受双年奖组委会邀请担任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终评委,终评即将启动。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初评在5月25日结束,由于各分组评委选择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西湖天下景     
鲁非 《浙江档案》2012,(1):52-55
西湖不愧为历史名湖,任何时候、任何角度看西湖,会感到不一样的美。游历西湖,怎一个"美"字了得,欣赏影像中的西湖,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美轮美奂的感觉……作为浙江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自然山水、西湖十景、文化史迹、城湖特色、景观格局、特色植被无不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一、合作背景:西湖之声与余杭电台立足发展的共同选择成立于1992年的西湖之声,是全国第一家以娱乐定位的电台,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直播。西湖之声的开播,曾引起杭城"随声听"一度脱销。"声声有情,心心相印"的口号传遍杭城的大街小巷。发展至今,西湖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2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开通"微博云南".被称为国内第一家政府官方微博.而2010年岁末,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办事处的微博"别有洞天别有时"引起了媒体及网民的热议,被称为"首个官方拆迁微博".  相似文献   

1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市档案局的妇女组织及女同胞们近年来获得了各项荣誉:2008年,档案保管处获得了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巾帼文明示范岗"的称号;2009年,局妇委会又被市级机关妇工委授予2007-2008年"五好"基层组织的称号,1名同志被评为市级机关妇女工作先进工作者;在市妇联开展的"杭州市先进基层妇女工作者"评比活动中,尽管120多个市级机关的优秀名额只有2名,但我局的1名同志脱颖而出,获得了此项殊荣.此外还有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共青团员、市社科联系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新闻机构,很多都是只强调"报道"而不在意新闻的讲述方式和方法.其结果,是很多新闻报道没头没脑,不可亲,不可读,成了新闻"垃圾".而也有一些重视讲故事的媒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为了所谓的故事性而牺牲新闻的真实性,讲出来的东西不可信,也成了"垃圾".  相似文献   

14.
一 采写新闻,最忌淡而无味,散而无神,常常需要"一根筋".有了这根"筋",就会让人觉得有点儿味,有点儿神,有点儿意思. 其实,不光抓新闻要这样,就是写个工作总结、情况报告之类的东西,也得有点"精神头儿". 说得再偏激一点,即便素日说话,也有吸引不吸引人的问题.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换个角度,说到痒处".  相似文献   

15.
从民国初年开始,美丽的西子湖畔刮起了一股"别墅风",军政要人、富商巨贾、地主乡绅争相置地建房,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着江南园林和西式建筑等不同的风格.如今时过境迁,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依然是西湖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刘家位列南浔"四象"之首,当然不甘人后,刘氏四堂在西湖边都有自己名下的产业.坚匏别墅和孤云草舍是环西湖别墅中的翘楚,但后世关于后者的记载却并不准确,一般人对小方壶斋与留余草堂更是不甚了了.笔者根据馆藏档案记载内容,向读者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真"是诚之精髓.大真无言,大真为美.古人治史,讲究"良史要以实录直书为贵",要做到"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大师辈出,各领风骚.蔡元培(1868-1940)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胡愈之(1896-1986)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化名人,堪称近现代文化出版事业的"余太君".在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年代里,他们无疑是"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时代路标.  相似文献   

18.
黄公略声名显赫,与林彪、伍中豪并称"朱毛"麾下的"三骁将".后来,蒋介石经常用"朱、毛、彭、黄"来指代中央红军.黄公略才华横溢而又英姿潇洒,彭德怀与他结成生死之交,朱德称赞他智勇双全,毛泽东多次把他写入诗词之中,称誉他为"飞将军".  相似文献   

19.
张惺 《编辑之友》2002,(1):25-26
2000年1月,美国方言学会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由此,21世纪也被人们称为"她世纪".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中叶,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报刊,相继出现一系列的新名词用以指称其出版机构,而极少延用旧有的"报房"或"报坊".在这些新名词中,主要有"报馆"和"报社".考察发现,"报社"具有一定的日源性特征,同时在本土也用来统称"讲报社"和"阅报社".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报馆"与"报社"几乎并驾齐驱.但在1940年代,"报社"渐有取代之势,最终"报馆"在中国大陆丧失了其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