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塑造合格教师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莉 《教书育人》2006,(5):21-22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落实以德治国方略,高校应走在前列,主要体现在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而以德治校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是重点。他们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师德建设:高校道德建设的“龙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师德建设是学校道德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应当在“德心、德能、德行”的层面上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德性”制度来完善管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师德建设,以德治校,以德求师,以德育人,是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增强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形象意识,加强德性养成实践。加强师德建设是确保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艳清 《辽宁教育》2005,(7):52-52,96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备渊博知识和掌握精湛技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我们充分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坚持积极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以德立教,以德促教,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师德建设;而抓好师德建设,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崇高的职责所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德育人,以德正本,以德立范,以德行政,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师德建设全面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李丽 《教育与职业》2007,(14):71-72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以及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率、方向和质量。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近年来师德滑坡严重,一系列师德失范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了极大的负面效应,故而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师德建设要靠全社会的努力,要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以法治教",德、法并举,一票否决,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德治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两方面入手,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融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和接班人。要实行以德治校,还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与优化道德环境的关系、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研究是深化自然辩证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分析CSSCI期刊中的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论文后发现,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存在作者年龄断层、研究影响力不足、展现教学研究的阵地稀缺等问题。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与国家思政教育政策关联紧密,大体经历了传统教改、课程重构、突出细节、拓展外延和回归思政五个阶段。深化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应当立足思政教育,构建话语体系,完善研究范式,重视科技伦理,吸引年轻学人加入研究队列。  相似文献   

12.
论作为人性提升两大支撑的法律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和标志,其核心是人性的提升或优化.要实现人性的优化,离不开两大支撑: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是防止人性缺陷的工具,发挥基础性层面的功能;道德则是丰厚人性优点的养料.发挥着升华性层面的功能.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为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会计是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自然与纯真、独创与齐放等特点;会计教学理应向学生传到"真善美"。会计教学真善美的基础在于教师是否围绕教学内容,从真善美的角度上深入研究、领悟和传播教材内外的真善美因素,以及学生对真善美的辨识、把握与追求等。要实施和实现会计教学的真善美,就必须在会计教学中以艺术的手段和方法让真善美得以切实感知、得到有效组织和积极导向。  相似文献   

14.
会计学教学行为机制的探讨必须建立在会计规范基础上,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会计道德三方面行为机制的探讨。这些探讨针对的对象是教育者、学习者及会计课程本身特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原则研究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当前教学原则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深入下去,从源头上即教学原则的特征进行考察是突破口之一。教学原则具有如下一些特征:规律性特征、规范性特征、媒介性特征、理想性特征、发展性特征、多层次性特征、复杂性特征、有效性特征和合法性特征。通过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高职院校教风建设中仍存在教师师德缺失、教学业务水平低、教学工作不规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着重从注重师德教育、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强化教学工作规范、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教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职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性与职业性。其教育性的本质属性特征即教育的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等。其职业性的本质属性特征即职业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职业技能教育的实践性,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性。其实践性特征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特征。职业道德教育是情感认知与体验的特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是教育性之下的职业知识认知、技能实践与道德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地位问题是造成当前我国教育伦理失范的根源。理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摆正教师的位置,是解决教育伦理问题的根本举措。正确认识教师地位的出发点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劳动特点以及教师的作用等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青年责任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青年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在当代,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伦理意识和自强意识,社会应重视对青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应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定格在本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合理构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中师和小教大专;处理好文化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在提高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