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初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1969年海尔(H e r r . EL)把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运用于教育,并把围绕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所有正规教育通俗地称为生涯教育.海尔(Herr.EL)认为,所谓生涯教育就是围绕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所有正规教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涯教育是满足青年学生追求高质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文明时代人类自身追求的一种生存性探索.结合生涯教育的目标及对青年学生的作用,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专职心理教师,从工作实践出发,谈谈传统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突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协助学生展望其未来生涯发展,着眼于当下的选考学考和志愿填报.以此为目标的生涯教育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迅速开展起来.如何在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工作,笔者希望借助对生涯教育的内容的简要阐述,以期为完善其工作体系,为高中生涯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围绕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价值追求以及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要求,确定"自主+选择"的学生生涯辅导核心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在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引领和实践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学生生涯辅导校本课程,研发运作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形成了"课程+平台"的学生生涯辅导操作模式与品牌特色.通过实施"课程+平台"的学生生涯辅导,不只是为学生选择学科、选择大学、选择专业、规划职业提供指导帮助,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自主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提升学生情绪调控、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学生找到发展方向,确立目标,科学抉择,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目标,分别为: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基础,帮学生做能人;生活生涯教育目标是核心,帮学生做福人;道德生涯教育目标是关键,帮学生做好人。并就这三个目标的递进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指导正在进行的青少年生涯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涯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确立生涯发展目标,进行生涯决策、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有计划、专业性的教育活动。除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外,中学各学科课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生涯教育资源。以化学学科为例谈一谈其中生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高中是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需要引领和指导,如何开展生涯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是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对高中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与实践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能提高生涯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一、高中学生开展生涯教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1.生涯教育校本课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开展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刘德恩 《中学教育》2011,8(1):62-66
体验式生涯教学是生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这种模式的生涯教育包括终生生涯探索的理念、能力本位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学生自主探索导向的多样学习方法体系,以及开放、多元的生涯学习资源系统.相应的教学则包括创造性的生涯教学设计(情境-活动-互动三要素)和作为生涯学习专家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9.
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涯教育是一种将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的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生涯能力,并建立个人的生涯形态。其核心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事业发展,旨在解决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存状况和提升生存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目标是通过协助学生自我探索、生涯探索、工作价值观澄清、拟订生涯规划和作出生涯决策以及就业准备,促进学生的生涯成熟和潜能开发。生涯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前身是1908年帕森…  相似文献   

10.
生涯能力的内容与非正式学习的特征决定了两者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学生生涯能力的缺失构成了开展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生涯发展能力的必要性.树立生涯教育从“完整的人”到“行业精英”基本理念,构建政府领导、学校主导、社会协同、学生参与的生涯能力提升的非正式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涯辅导是集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理论渠道和实践渠道、显性渠道和隐性渠道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生涯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理念、目标还是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透过专业化的生涯辅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通过全程化的生涯辅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多路径的生涯辅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时期、新阶段,要善于通过生涯辅导,建立健全一套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机制,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英国政府开始在中学阶段实施生涯教育(careers education),旨在帮助中学生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好准备,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涯教育是为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和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教育。英国政府颁布的“1997年教育法案”规定,所有公立中等学校都有法定责任为九至十一年级的所有学生提供生涯教育,必须确保学生得到生涯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实现生涯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解决学生生涯发展中存在的困惑,指导学生认清自我,认识职业,明晰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梦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涯发展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价值导向科学化、价值内容具体化、价值目标可行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生涯教育的内涵、意义,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和总体设计,同时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设立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等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是连结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特殊阶段,是学生形成规划意识,培养职业决策能力的关键时期。针对目前生涯教育缺失的现状,本课题组着眼于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探讨实施生涯教育的原则、目标及策略,构建合理的生涯教育体系,旨在培养生涯发展能力和开发生涯动力,培养学生形成规划的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开展学校生涯教育,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应对未来挑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在开展学校生涯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学校生涯教育在意识理念、知识普及、体系构建、本土化研究、政策保障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推进学校生涯教育应牢固树立意识、加强认知宣传、加大政策供给、普及中小学校生涯教育、强化高校生涯教育特色、推进有组织的研究,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本土化、数字化的生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生涯辅导指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学生的学业生涯辅导对我国高校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新课题.高等院校应当具有明确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辅导意识,着力培养学生拥有生涯设计、决策的能力,以利于个体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突破传统的校园成人礼的局限性,让成人礼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在实践中引入生涯教育的理念来指导并开展成人礼活动。从成年初期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在生涯教育的理念下开展成人礼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形式及范围,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生涯教育价值被轻视、注重形式轻视实质,且学校生涯教育制度失范,导致中学生涯教育课程边缘化、狭窄化和建构主体单薄化.为应对此问题,中学可以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跨学科学习”“从体验中学”“研学结合”的方式推进生涯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个性与共性、自我与社会统一且和谐发展.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依照此理念,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定位适切的中学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设置生涯认知的基础课程、生涯交往合作的促进课程和生涯发展规划的主干课程,遵循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探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为中学生涯教育的课程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