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体抽样,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对4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幸福感水平的得分率为62%.(2)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存在负相关.(3)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上均显著,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幸福感高于高中生.结论: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比负性情感多.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772名女中学生的人格特点,辅以346名男中学生作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女中学生的自尊、自立需要、发展个性的需要、归宿的需要、求助的需要比男生强烈,男生的成就需要、对学习环境的需要、发展体力的需要、物质享受的需要比女生强烈;(2)女中学生意志的独立性不如男生,差异极显著(P<0.01);(3)女中学生的情绪体验特点为热情、开朗、快乐而充满幻想,情绪主色调是热情、开朗;女生比男生情绪体验更丰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宁夏大学的538位本科生(男生235人,女生303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GHQ-20问卷、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了13名西部高校的教师和贫困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明显较低,表现为自卑、消极情绪体验多、负性情感较多等。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民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2×2×3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寻求积极体验和分散注意)在不同情境(可控和不可控)下,对压力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和压力感受)的影响。被试为大学本科生48人,每个被试在不同情境的三个实验阶段(基线期、应激期和干预期)分别测量一次。结果发现:(1)实验所用的瑞文推理测验任务成功地诱发了被试的压力感,设计的不同情境的确使被试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可控性。(2)与分散注意策略相比,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应对压力的心理反应上更具优势,能够使正性情绪的增加、以及负性情绪和压力感受的减少显著超过基线水平。(3)情境可控性对情绪应对策略的效果起着调节作用,寻求积极体验策略在不可控的压力情境下更有利于个体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的关系,随机选取初一到高三学生592人,用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和一般学业自我量表(G-ASCS)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年级差异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以及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大都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感上,初一年级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正性情感上,初一、初二年级明显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三年级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学生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的相关都显著.其中学业自我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学习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3)中学生学业体验和学业能力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以及主观幸福感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预测力在0.19-0.38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1339名中学生进行学校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其学校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学校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感的同时,也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学校管理、成就感、课业学习;(2)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3)学习成绩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校幸福感的影响不同,但大体趋势基本如下: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随年级增高而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校幸福感低于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气质与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中男生在负性情感上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而在正性情感上的得分要明显低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逐渐降低,高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高二学生,高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高三学生;气质是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归因,本研究使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女生的幸福感总体情况优于男生,但是男女在幸福感上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男女大学生都是内控性得分高于外控性得分,男女在归因方式上差异不显著。(3)内控归因倾向的大学生比外控倾向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幸福感。在成功的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背景因素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失败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能力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相似文献   

10.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水平及某些社会学因素的影响.笔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和人口统计学问卷调查346名大学生,发现师范生的总体幸福感(自述幸福感)较高,除负性情感这一维度外,综合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中,利他行为的得分最低,友好关系这一维度得分最高;男、女生在利他行为、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友好关系、生活满意、自述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述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的学生在生命活力、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生活满意、人格成长、自述幸福七个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仅在生活满意、人格成长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大学生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利他行为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济水平在自述幸福、负性情绪、生活满意三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学习成绩在自述幸福、自我价值、健康关注、利他行为、人格成长、正性情感、生活满意七个维度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的699名从高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编制的《同伴关系问卷》(PRS),分别从接纳肯定和关心、分享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娱乐、亲密袒露和交流、冲突竞争、冲突解决策略六个方面对普通高中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同伴关系陪伴和娱乐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亲密袒露和交流方面在高一和高三年级之间、冲突竞争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2)女生比男生在同伴关系中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高于男生,而且在同伴关系中女生更愿意向好友倾诉心里的想法;(3)高一年级,女生同伴关系中的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远远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冲突竞争上没有显著差异;(4)高二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帮助和指导上有显著帮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在竞争冲突上,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5)高三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助和指导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冲突和竞争上出现差异,男生的冲突竞争水平低于女生,女生在高三年级的同伴冲突和竞争远远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探究高校学困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结果发现,学困生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年级两个变量上被试得分差异显著,女生得分高于男生且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但是在专业变量上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学困生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正相关,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游戏活动充满着一系列的认知行为,它能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探究学生在数字化游戏活动中的学习体验,文章探讨了中学生对数字化游戏类型与游戏化学习策略的选择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男生偏爱冒险类游戏,女生偏爱益智策略类游戏;男生比女生在游戏中更可能使用捷径策略和角色扮演策略来学习,而女生比男生更可能使用创新策略、观察策略和探索策略参与游戏活动;高宜人性、情绪稳定和高开放性的学生偏爱冒险类游戏;情绪稳定性高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采用捷径、探索和角色扮演策略学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的699名从高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编制的<同伴关系问卷>(PRS),分别从接纳肯定和关心、分享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娱乐、亲密袒露和交流、冲突竞争、冲突解决策略六个方面对普通高中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同伴关系:陪伴和娱乐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亲密袒露和交流方面在高一和高三年级之间、冲突竞争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2)女生比男生在同伴关系中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高于男生,而且在同伴关系中女生更愿意向好友倾诉心里的想法;(3)高一年级,女生同伴关系中的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远远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冲突竞争上没有显著差异;(4)高二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帮助和指导上有显著帮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在竞争冲突上,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5)高三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助和指导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冲突和竞争上出现差异,男生的冲突竞争水平低于女生,女生在高三年级的同伴冲突和竞争远远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运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1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其情绪调节方式的情况及特点。结果显示:(1)初中生总体上感受正情绪快乐、兴趣的较多,负情绪感受悲伤、厌恶的较多,恐惧最少。不同性别、年级的情绪感受有所差别;(2)初中生在感受正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增强调节(重视和宣泄),在感受负性情绪时出现比较多的减弱调节(忽视和抑制),同时更多地通过原因调节(忽视和重视)来调节自己的情绪;(3)初中男女生在负性情绪的宣泄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更多地采用宣泄的调解方式;(4)情绪调节方式在年级上存在差异,表现在对负性情绪的重视调节、宣泄调节上。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取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的699名从高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编制的<同伴关系问卷>(PRS),分别从接纳肯定和关心、分享帮助和指导、陪伴和娱乐、亲密袒露和交流、冲突竞争、冲突解决策略六个方面对普通高中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学生同伴关系陪伴和娱乐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亲密袒露和交流方面在高一和高三年级之间、冲突竞争方面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及高二和高三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2)女生比男生在同伴关系中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高于男生,而且在同伴关系中女生更愿意向好友倾诉心里的想法;(3)高一年级,女生同伴关系中的分享帮助和指导的水平远远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冲突竞争上没有显著差异;(4)高二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帮助和指导上有显著帮差异,女生优于男生;在竞争冲突上,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5)高三年级男女生在分享助和指导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冲突和竞争上出现差异,男生的冲突竞争水平低于女生,女生在高三年级的同伴冲突和竞争远远大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学业、就业期待的差异:男生对学习的期望值高于女生;女生就业压力高于男生。交往能力的差异:在交谈、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方面女生处理能力较强,而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男生比女生理智成熟。受挫能力的差异:男生在学业方面受挫更多,而女生在恋爱方面受挫更多。自我认同的差异:女生更注重外表,对自己相貌的满意度低于男生。而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男生比例低于女生。情绪疏导的差异:情绪易于"烦躁"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选择找种"发泄"方式的较多,女生则倾向于"找人倾诉"。男生不如女生更重视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00名运城学院高专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女生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平均数略高于男生;(2)专业之间的幸福感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年级中却呈现递减趋势;(3)在成功的情境下,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失败的情境下,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