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与汉语在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忽视这些差别,按汉语模式进行写作,结果造成大量不地道的英语--"汉式英语".本文分析了汉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克服汉式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在写英语习作时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运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写出的句子只有懂汉语的英语老师才能意会。产生Chinglish的直接原因是很多学生把整个英语学习视为机械的word—for—word translation的过程.生搬硬套,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机械应对的习惯,不会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正确遣词造句、选用句型,只会按汉语逐字逐句转译为英语。要减少汉式英语,必须做到:①尽量使自己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华勇  宗伟 《考试周刊》2009,(38):89-91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学会的英语被称为"中国式英语"或"Chinglish",造成中国式英语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英美人士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结果在说英语时就只能在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潜意识的指导下,按照汉语的语法结构来说和写英语;这样说出和写出的英语必然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表达习惯,这样的英语被称为"Chinglish"就不足为奇了。为了让英语学习者摆脱和避免"Chinglish",本文作者从认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表达习惯这个角度阐述了怎样说出地道的符合英美人士思维习惯的英语。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在英语学习中使用汉语思维的利弊以及母语水平(在本文中指的汉语)与掌握英语难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汉语思维,之后则应尽力培养英语思维的习惯;就汉语水平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母语的熟练掌握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各种思维活动、交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用所学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有效产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过程即"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英语思维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依据英语所承载的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从而使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能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用英语做事离不开用英语思维的指导,通过分析我校学生英语参赛议论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思维的差异常常使得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时,多少带有汉语思维的印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英汉思维差异,努力做到在用英语思维指导下用英语做事。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英语写作中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思维模式和中式英语往往会对其英语写作水平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列举大学生英语写作时容易出现的汉语思维模式和中式英语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及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以此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英汉思维差异,使早已形成汉语思维定势的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难以适应英语句法的复杂变化而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入手,分析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式”的英语句子或表达,旨在提高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抵制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符合英美人思维习惯而乐于接受的英语句子来。  相似文献   

8.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在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于英语的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影响,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中式英语会损害交际的有效性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9.
刘欣凯 《考试周刊》2012,(51):99-100
英语写作因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原因和汉语写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容易遇到汉语写作带来的干扰因素,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式英语,造成了英语作文不地道且生硬的现象,本文就汉语对英语写作带来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英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汉语有很大差异,然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死套汉语写作模式,造成其英语作文不地道、生硬,存在着许多“汉语式英语”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英文写作时受汉语书面表达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影响着手,分析其根源,找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汉语有很大差异,然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死套汉语写作模式,造成其英语作文不地道、生硬,存在着许多“汉语式英语”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英文写作时受汉语书面表达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影响着手,分析其根源,找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孙艳 《双语学习》2007,(5M):67-67,70
英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汉语有很大差异,然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死套汉语写作模式,造成其英语作文不地道、生硬,存在着许多“汉语式英语”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英文写作时受汉语书面表达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影响着手,分析其根源,找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3.
毛作弦 《双语学习》2007,(6M):149-150
英语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汉语有很大差异,然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死套汉语写作模式,造成其英语作文不地道、生硬,存在着许多“汉语式英语”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英文写作时受汉语书面表达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影响着手,分析其根源,找出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思维、表达等方面差异较大,且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时不能用英语去思维,说出的句子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时常出错。如: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成:“Goodgoodstudy,daydayup.”他们认为英语很难学,不是努力地去钻研,而是放弃。一些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对英语就不感兴趣,致使基础差、底子薄,到了高中随着词汇量的增大、难度的增加,就更感到困难,一看到长篇的阅读就头痛,因此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母语思维如何阻碍英语思维的形成,以及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摆脱母语的干扰,从汉语语言规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避免汉语思维负迁移,最终形成英语思维,用英语逻辑直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写作是试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学生长期在汉语文化大背景中形成了固定的母语思维,这样在英语写作中往往容易按照汉语的句式与篇章结构来组织语言,这很容易导致汉语式英语作文出现。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索母语思维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汉式英语(Chinglish)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拼造出的不地道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介语。文章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汉式英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式英语在词汇层面、句子结构层面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汉式英语的产生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并提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及在教学中导入英美国家文化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尹斐 《西宁教研》2001,(5):30-30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短文、对话,但却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无话可说或说出、写出的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思维习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学生的大脑中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英语表达思维模式,不能用英语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宇宙感知的角度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汉语因受汉文化整体式思维的影响,允许模糊性表达.汉语的这种特征并不影响用汉语沟通.但是,如果中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无意识地使用整体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便是误导.而一般说来,模糊与笼统在英语表达中是应该避免的.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模糊、精确现象,可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寻求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普遍使用。但长期以来中国人由于受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法影响,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我们把大多数人的共性错误称之为"中国式英语"。使用"中国式英语"而不加以纠正不仅影响国际交流,而且会形成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