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以及“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学者断言“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将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高等教育产业”是否具有影响经济全局的决定性作用,其走向如何,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产业化”论者认为,所谓“教育产业化”,即是“使教育变成产业的状态,就是说应该像经营其他产业一样,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教育,通过市场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1]。由此可知,主张教育产业化,实质上就是使教育完全市场化。当然,有的学者并不认为教育产业化就是完全市场化。他们说:“由于教育是特殊的第三产业,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要大大高于个人的收益率,教育的公共产品这一特性非常显著,因此不能将教育的产业化理解成教育的全盘市场化,彻底按企业方式来经营”。[2]这话有一定道理。只是,在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文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 ,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 ,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等教育“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呼声极高,其理论系统虽然还很不完备,但是比两年以前,深入了许多。理论影响实践,出现了高等学校纷纷“下海”之势。这一“浪潮”是改革的驱动力还是恶浪,是喜还是悲,人们褒贬不一。应当看到,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事出有因,既然如此,就能摸到“下海”的石头。有些学校也许已经在“海”里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发展。对于这些学校来说,“下海”就是改革、就是出路。例如,北京市的美容、美发专科学校,教室就是美容美发店,毕业生分散各街道,自主经营,便利群众,美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我国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单一教育投资模式严重束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要突破束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使我国高等教育向纵深发展,实施银校结合战略是一条合理的途径。银校结合是扩大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有效途径,是发展高教产业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介绍了欧洲高等教育专家对新近掀起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研究和认识。他们的观点是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而使高等教育的运营具有市场特征 ,高等教育市场是个“准市场”,市场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混合机构”,学生是最大的消费者 ,高校在市场化竞争中要引入企业会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个面向”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市场化,其内涵是走产业化、社会化、多元化、大众化的道路,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这严重地迟滞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漠不关心,忽视高等教育发展、缩减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纵容自由放任主义,甚至采取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政策;结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市场变得十分活跃。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全”或“不完善”的,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很不理想。事实上,市场力量在一些国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市场化”国家政策来自以下两个错误的假设: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并不重要,国家可以为了市场而忽略其提供高等教育的责任。但是事实表明,我们已经为这些错误认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为祖国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高质量人才,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与精神保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以及市场化成份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如何迎接挑战、走出困境?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进行总结和深层次的思考:应该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树立市场化及其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观念,并为此对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作出制度性的调适。一、高教产业化是市场化的现实昭示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是在适应当时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高等教育“非营利性”的产业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宇  熊威 《教育探索》2004,(2):48-49
中国高等教育组织是非营利性组织,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改革是实现其“非营利性”目标的内在要求,其产业化趋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教育产品,满足公众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中国高等教育行业长期的垄断型非效益运营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产业化和法制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与非产业化的理论孰是孰非之争方兴未艾,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应在高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服务输出及后勤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上进行适当的市场化,并将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国科技奖励》2009,(8):11-11
陈建新:就业至上不能作为高校办学理念 “就业至上”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一种极端表现。虽然说市场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高等教育不能完全为市场目标所控制,既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对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改革,又要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实现对市场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误区,福利化和产业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有害的。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应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走高等教育宗旨公益化、投资主体社会化、教育理念国际化、管理体制现代化、科研产品产业化及后勤服务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政府。还是市场?时下,“教育市场化”改革被视为损害社会公平的万恶之源,有学者称,“大力引入市场机制,虽强调了消费者个人(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却忽视了作为整体的人民大众的权利,市场并没有赋予每个人同等的权利,因为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资源以及受所选择学校的欢迎程度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摘     
产业化为教育垄断背了黑锅《中国改革》2004年12期许多人把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乱收费和高等教育高收费的原因归结为教育产业化,实际上这是个天大的误解。现实的问题,不是因为产业化,恰恰是因为产业化程度不够,导致该产业化的私立(民办)学校没有条件产业化,或者更为根本的说是得不到产业化政策法律许可;不该产业化的公立学校资源却被大量用来“产业化”,实际上也就是收费化。产业化的前提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之外。要允许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资办教育,法律和政策要保护民办学校私立学校的独立产权,允许他们通过市场竞争取得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举并评论了理论界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正反两方面的主要观点,从理论的可行性和实践的必要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对近年来高教改革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高教改革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化的问题,而是并没有走向市场化,或者市场化畸形发展所导致的。要创建有效率的高等教育市场,必须通过充分且合理的政府管制,促进相关市场主体的发育,消除信息不对称,促进合理的高教机会公平,约束大学组织的单纯牟利行为。政府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市场规则的“创立者”,市场运行的“服务者”和“规制者”。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办大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面临羞资金不足、规模效益差、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的困扰。为减轻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启动高等教育消费势所必然。高等教育产业化必须从国情出发,实行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接受教育有偿化、教育规模化和教育产业生存市场化。高等教育产业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大学市场化定义为,“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在中国大学市场化进程中,“市场化”指“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供应者提供的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能否取得这种服务取决于消费者的精打细算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产业、产业化和高等教育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继而提出构建高等教育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对策 :建立高等教育内在的投资与收益运行机制 ,形成以教养教的良性循环 ;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 ,理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建立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 ,开放高等教育市场 ;建立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经营机制 ,加速知识资本市场化 ;建立民办教育发展激励机制 ,扩大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