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2.
别了,手稿     
别了,手稿谌容这次《人到老年》成册时,上海文艺出版社来电要我的手稿,可让我出了一身汗。因为我没有手稿。自人人这台电脑进了我的书房,两年来,我与它为伍,朝夕相伴,苦乐共享。我在它的键盘上敲来敲去,直到摸清了它的习性,建立了感情,又拿它写开了小说之后,简...  相似文献   

3.
爱欲巴黎     
王海龙  王强 《出版参考》2007,(12):52-53
巴黎是一个世人皆耳熟能详的城市,要总结它的特点,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如果只允许用一个字眼儿来描写巴黎.我想,大约多数人会选择“浪漫”。巴黎到底浪漫在哪里呢?虽然即使不留心.在那儿你也会感受到它.但仔细想来。巴黎留给世人这个鲜明印象.盖因为它的艳帜高张.它的不惧招摇。巴黎,是一席视觉的飨宴。  相似文献   

4.
在网上设计一个自己的主页,是不少网迷的心愿。因为个人网页是个人在因特网上的户口和名片,它是自己在网上的一个属于自我的自由天地。那么该如何下手,设计出一个理想的主页呢?一、规划主页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就贵在专一,而切忌面面俱到。规划一个网站,可以用树状结构先把每个页面的内容大纲列出来,也要考虑到以后可能的扩充性,以使今后有扩展的空间。二、资料收集将自己想准备上网的内容准备好,并准备不断地收集、整理新的资料。当然,完全靠自己来创作网页上的所有内容是不太现实的。可以从报刊、光盘等媒体…  相似文献   

5.
初做新闻报道工作,往往把精力用在钻研写作技巧上,不注意研究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思想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走许多弯路,据我自己的体会,起步伊始,要注意“三忌”: 一忌“未会走就学跑”。记得我刚搞新闻报道,看到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十分羡慕.手痒痒的。于是也拿起笔来,第一次就写了篇三千多字长稿子,是消息还是通讯,自己也弄不清楚,送给老同志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学“乖”了一点,看报纸上登什么,就写什么;別人写小说,自己也写小说;老同志写诗,自己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的几部经典著作之中,当今被议论得最起劲的大概要算《红楼梦》,它已被推到和太极八卦联姻了,虽非由小说形象演绎而得的哲理阐发,但至少已把大观园的故事从地上推到了天上。比《红楼梦》略早几乎同时代写出的《儒林外史》,照理在文化研究成为热点的今天更应得到学界的关注,却意外地相对冷落。这现象很不可解而又易解:因为《儒林外史》是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危机,尤其是拷问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书,研究它的人是要把自己放进去的。泛泛而谈不成问题,倘要深入挖掘到底,看来不能没有思想障碍,因为那就是研究者要自己拷问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诗之为诗,其特征之一在于:譬如你可以向我转述一篇小说的情节,但你不可能向我转述一首诗。这就像歌.除非你向我直接唱出它,否则你无法让我知道这首歌。我们常常将诗等同于诗歌,这说明诗不是视觉的。所以哪怕你将一篇散文截断成诗的书写形式,也不是诗;诗是听觉的.这不仅仅意味着它的节奏,还意味着它与我们的难以名状的生命世界息息相关。视觉是透明的,也是向外的.它向我们显示的是眼前这个世界.即唯一可能的世界,是我们的条分缕析的理性去应对的一个世界。但听觉却不同,它是向内的.如果说视觉与我们的生命世界之间隔着一道理性的滤网,那么听觉就直通我们的浑沌的原始的存在.在那里,完整地保存着被这个世界所否弃、压制、遗忘或尚未实现的无数其他的可能性。保留着全部的希望与恐惧,它唤起一种远比视觉更为辽阔、高远、深邃的关于存在的总体之思。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说诗比历史更真,在于历史只是无数可能性中已经实现的那种可能性。由于诗总倾向于从一事一物而达于普遍的或总体的思。它就是一个隐喻.它必须在个人的内在经验中展开它的意义。所以海德格尔阐释的荷尔德林其实只是被他自己的经验世界内在化的荷尔德林;同时。诗也必须在它自己所属的语言中展开自己,因此当阿波利奈尔的诗Le pond Mirabeau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其实已变成了另一首诗,在另一种语言中展开自己。  相似文献   

8.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6,25(1):74-75
去年的今夜,我在为即将交给出版社的《顾廷龙年谱》写序,而现在我又在为我自己的集子写序了。我的心情仍然是那么不平静,因为在前几天,我还在为我的另外二本书写序。写序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它和写别的文章不一样,但因为是自己的书,又不得不写,而且还得抓紧写。  相似文献   

9.
××同志: 您好! 您来函说,希望我能给您指出一条在文学创作上易于成功的途径.对这个要求,我是极愿意给以满足的,但我却不能不给您一个失望。因为文学创作中的捷径几乎是无法可寻,而成功者的途径是成功者自己摸索、开拓出来的,是带着极强的“个性”的途径,它只容得下成功者个人在上面走.所以,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找一步登天的捷径,我认为是徒劳的,我们还是不要想的好,下决心扎扎实实走自己开拓的路.  相似文献   

10.
正《推拿》的故事雏形来自于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文中细致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特殊生活。毕飞宇在谈及自己的这部作品时曾说,它并非具有很浓郁的现代风格,仅是延承绝对意义上的写实。如其所言,小说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生存疼痛,虽然主人公们无法看见周遭的世界,但心理状态却是高度可视的,这也使其具备了跨越"视觉障碍"的影像输出性。再三思量,我也想不出除了娄烨之外,谁更适合讲这个故事。作为  相似文献   

11.
彭兰 《网络传播》2006,(11):90-90
我是一个高度缺乏方向感的人,用我女儿的话说,是“路痴”。 最极端的例子是,在英国的Stirling大学做访问时,整整三个月都在与它的一座内部设计复杂的楼较劲,因为几乎没有一次能从楼里顺利出来。临走的那天,我自以为自己可以在里面穿行自如了,结果发现,我还是迷路了。  相似文献   

12.
一道 《出版史料》2001,(1):69-69
《隔膜》是叶圣陶的第一本小说选集。它的出版经过,叶圣陶说:“《新潮》出版的时候,顾颉刚兄要我写小说,我就写了几篇寄去。写小说并不是那时候才开头,在五六年以前我就写过二十来篇,多数是文言的,有三四篇是白话,从印本撕下来自己订成一本,一直没有想起印什么单行本,到现在,那本子不知道哪里去了。再说给《新潮》写了小说之后,接着《小说  相似文献   

13.
我又翻开这本书,我的青少年岁月、我的插队农村的十年生活重又回到我的眼前,那乡间泥泞小道上一番一番的风雨重又吹打着我心灵的窗棂。 这本书不是我自己的。它从什么地方、什么人那里辗转到我手里,我已记忆不清,但它与我的相遇。又实在是我生命中的奇缘,因为它一来,我就  相似文献   

14.
客:据说,读过李修文第一部长篇小说《滴泪痣》的人没有不哭的,作家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数度哽咽”,你呢? 主:小说出来前,修文跟我说过这话,后来上了几家报纸的访谈录。我当时就笑着说我不相信——对他,尤其不相信,因为编完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心都碎了》,压根没有发现任何“催泪”的成分,反而在他的对经典、对世俗生活的解构圈套中有些晕头转向。仔细看报道,有名有姓边读边哭都是小说的第一批女性读者,包括责任编辑。我对女性没有偏见,也不怀疑她们作为作家的好朋友在表达阅读的原初感受时的真诚度;也从不认为我就比别人高明,或者是不是比别人更冷静,更克制,更知道小说的游戏规则。我对自己的哭没有信心,是不相信现在的小说还能有这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让人不能自已,又在自已之后骂一骂自己。我最后一次面对小说流泪是在什么时候?哪一部?那太遥远了。不过,出于各种原因,我能肯定《滴泪  相似文献   

15.
风雨新闻路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这是我在入伍走时那天日历上的一句话。4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成了我在新闻写作这块天地里苦苦跋涉的“座右铭”。 1990年11月,从喀喇昆仑山执行施工任务回来的我被调到报道组。蓦回首,我走过的“爬格子”路和诸多同行一样,坎坷曲折,热嘲冷讽,泥牛入海的滋味饱尝不鲜,还有那些琐碎的公差勤务……。看到同居一室的战友发表的作品,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几次,想甩手不干了,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人世间的路本来就坎坷,不管你干什么,总要经历风风雨雨,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逃避是没有用的。莫怪北风常向南、南风也有转向时。深思后,我醒悟了,告诫自己:成才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要摆正位置,因为,自己不是别人,不可能完全和别人一样,我就是我自己,要相信自己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那怕写的是最差、最糟糕的东西,只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快成才。托马斯·爱迪生说过:“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无论怎样,我都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松懈,更不能灰心丧志”。  相似文献   

16.
领导、专家常常在座谈会上说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瓢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我听了心里很尴尬的,因为我接触美术这个学科才一年多,别说一桶水了,就连半桶水都说不过去,而且我又不是这个专业的,因此我更加心虚了。  相似文献   

17.
孙顒 《图书馆杂志》2005,24(7):81-88
我们今天一起来讨论文化的问题。我要讲的题日足存文化的层面思考,我将从两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题目:第二是从我自己的所做,我的小说、我的随笔,来谈谈我是怎么样进行文化的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警察,工作之余,利用笔来歌颂警察,讴歌正义,宣传精神文明,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丰富了自己的思想。记得1986年10徽在闪光》发表在《中原铁道报》;随之,我的小说《红《安康日报》登了出来;接着,一篇揭露不法分子到安康火车站欲向旅客图谋不轨的稿子在《陕西日报》发表出来,紧跟着一篇结合自己如何查堵“三品”的经验文章又在《人民铁道报》刊了出来。一时间,我的写稿劲上来了,都要写上一阵;谁知后来相继投出去的一批稿子,上稿率却很低;这时,有位叫巴石的通讯员似乎看出了我在写稿上存在的问题,他说,你还是要多读…  相似文献   

19.
浅谈图书馆网页与视觉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书馆网页上,看到的所有文字、图形、影像及它们的编排方式都是视觉设计的一部分,它是把眼睛看不见的世界视觉化,图书馆网页设计,就像人的外表打扮,要注意引起他人注意,一个网站,纵使有再好的内容,再明确的浏览结构,如没有特别好看的外观,也会使得用户兴趣减少,其浏览效果使会打折扣,因此不难发现视觉设计对图书馆网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我对图书馆的感情从儿时起就产生了。我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图书馆中长大的,既受父亲的影响,也受图书馆氛围的熏陶,一直对这里怀有一份亲切感。因此经常想,自己将来也要做一名图书馆馆员。后来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参加工作至今,屈指算来已整整26年。26年的时间,说长也长,因为它毕竟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图书馆事业;说短也短,因为和图书馆的老馆员比,在工作时间和经验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逝去的岁月里,我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虽产生过疑虑、忧思,但最终自己还是认同了这一工作的神圣性和重要性,与图书管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