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应松的底层书写采用苦难集中化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底层的苦难与惨烈,与此同时,他也为我们展示了底层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深深畏惧。作为一个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作家,陈应松的底层书写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味。他的底层书写表现了深沉的人道情怀,但是城市道德与乡村道德的二元对峙以及对于苦难的过于堆叠有时候也会削弱作品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2.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在当前的底层叙事中独树一帜,他以民间化的立场来审视和评判现实社会,他对底层经验的表述,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充分介入到对象内部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之中,用切近底层的话语表述还原了底层生命个体的无望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陈应松是当下文坛一位争论较大的作家,其神农架题材既被评论界称为"乡土文学",也被称为"批判意识"或"底层叙事",笔者试图从斯皮瓦克、巴雷克的"言语解殖"与德勒兹的"意识形态解域化流动"为理论切入点,着重谈谈陈应松作品在"底层叙事"上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4.
陈应松的小说叙事始终围绕人的现实生存困境和超越之路展开,其向死而生的精神主题映射出直面现实的道德立场,既有左翼文学精神的深刻影响,又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因子。揭去乡土牧歌的温情面纱,还生活在底层者一个挣扎、哀苦、不甘、寻求和质问的真实身份,这是陈应松小说叙事对于当下中国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看《当代》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6.
看《花城》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陈应松三篇小说中关于"苦难与死亡"的叙事,追寻作者看似冷峻的叙述背后所隐藏的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的精神。陈应松试图把人的命运放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之中去审视和思考,从中发现人类的普遍意义,找到一条人类自身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看《大家》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9.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邵燕君  相似文献   

11.
看《收获》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2.
看《十月》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5.
孙正国(长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各位老师、同学,今天有幸请到湖北省著名作家,也是中国著名作家陈应松先生,陈应松先生是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文学院院长。他在目前文学评论界的影响,用我导师王鸿生教授的话说,是最看好的一位湖北作家。我们非常感谢陈院长在百忙之中和我们见面。  相似文献   

16.
看《钟山》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17.
王树军将其创作的河床凿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他的短篇小说多以由乡村进入城市者的生活为题材,表现底层人的生存苦难是其写作的重点。然而其笔墨又不局限于对苦难的书写,而是在苦难的叙述中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底层文学常见的平面化倾向因此而得到了突破,底层人物形象也以其鲜活的质感而具有了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人性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小说《母亲》是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之一,描述了母亲及其五个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蜕变。面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中的苦难,作家并没有止步于对人性恶津津乐道的描写,而是从此间超拔出来,直面现实,通过对人性恶的描写,探求精神救赎之路,表达了对人性善的肯定和渴望,表明了坚定的人道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9.
评陈应松的《夜深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松的《夜深沉》是一篇写农民工的中篇小说,但它显然有别于“底层叙事”,而是相反,作家把审美眼光投向了农民工的生命归宿问题。小说中,陈应松的叙事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要害与实质,直抵人类生存中无法回避的终极价值话题,表达了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中体现出的面对现实问题的勇气和胆魄,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20.
从生存的苦难、心灵的苦难、人性的苦难三个维度论述了王十月长篇小说《无碑》的“苦难书写”,认为《无碑》保持了他一贯的“苦难书写”风格,是对底层打工群体生活境遇最真实的观照。从爱和人道主义情怀两方面分析了《无碑》文本和情感的双重超越,指出超越是王十月《无碑》创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