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6~1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高和矮是比出来的。2.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活动中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高矮”,与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通过听故事,让学生懂得高有高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一比”中第9~10页的例题和第12~13页的第5~9题练习。 [设计理念].‘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同样多”和“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各通过一幅主题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事物存在着长短、高矮关系并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活动,让学生体会长短、高矮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活动要求: 1.使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懂得长和短、粗和细、高和矮都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2.培养幼儿迅速分类、排序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长短、颜色的竹片3根;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纸筒3个;高矮不同的教具树两棵,粗细、高矮、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瓶子3个。2.每个幼儿一袋操作材料,内装长短不同的纸条4根、粗细不同的小棒4根、高矮不同的剪纸花瓶4个。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容和要求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使他们懂得高和矮概念的相对性。 2.教幼儿学会用“最高”、“比较高”和“最矮”说一句话。 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情况分析我班幼儿对物体的高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物体高矮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为此,我设计了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和自身感觉来认识物体高矮的活动。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长颈鹿、大象和松鼠。  相似文献   

5.
1.怎样教学“比长短”“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了“同样多”和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难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  相似文献   

6.
“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了“同样多”和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难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教材编写上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长、短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教学时可安排以下三个环节:(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观察时,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 在教学“高矮”一课时,我让学生初步感知高矮的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他们说出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后,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我与一名同学比高矮,与身高不同的两名同学比高矮。 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亲身经历比较高矮的过程,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高矮。我的话音刚落,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比较高矮的过程,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重、难点]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九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以后,在第二单元编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可得到数量的大小相等(或倍数)关系。本单元“比较”的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高矮(长短)”、“比轻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比较的规则,学会“比较”的简单方法。一、创设情境,学习比较的规则比多少。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乐园”图中的小动物(有条件可制作成课件)。教师掌握好时机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小兔和小猴比,又是谁多;小猴和…  相似文献   

12.
教小学一年级的比大小、比长短、比多少时,学生常不能完整地表述答案。对此,有位老师在准备课中进行了高矮比较的分析。首先,把甲、乙两位学生请到讲台上,要同学们说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由于不少小朋友说:甲高乙矮。老师反问:“是这样的吗?”学生还是说“是的”。于是老师与甲站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老师与甲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小朋友大声回答:老师高,甲矮。老师面带疑问地说:“刚才你们说甲高,现在又说甲矮,到底甲是高还是矮?”学生安静了,老师又与两位同学从高到矮站在一排,让小朋友再比一比,想一想怎么说…  相似文献   

13.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长短”、“高矮”,会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知道知识形成过程,体验实际需要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时要注意创新情境,充分让学生用不同测量工具估计和测量物品的长度。进行时学生会在测量中发现矛盾: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认识高矮。教学目的: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教学准备:两幢玩具房子、两个纸盒、两只瓶子、杯子和热水瓶各一只、图片一张、布一块、积木两块。教学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1.出示两幢高矮不同,但外形特征一样的玩具房子,让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高矮不同)。2.逐一出示两个纸盒、两只瓶子、杯子和热水瓶让幼儿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九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2.在比较事物长短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并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通过练习与游戏,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互助合作、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会比较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具准备:十袋物品随人数而定,里面有不同长度和不同颜色的铅笔、彩纸、直尺、毛线等。学具准备:两支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高矮”教学的一个片段为:师(让一位中等个子学生站起来):谁来说说,这位同学的个子是高还是矮呢?生1:他很高。生2:他很矮。生3:既可以说这位同学的个子高也可以说这位同学的个子矮。生4:要互相比较后才知道这位同学的个子是高还是矮。师:你们的说法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高矮”问题。(板书“高矮”并请身高差不多的几位学生分开站着)现在谁来说一说他们谁高谁矮?生5:好像差不多高。生6:都一样高。生7:比一比就知道了。师:你打算怎样来比较出他们的高矮呢?大…  相似文献   

17.
情况分析幼儿已学习了运用目测比较物体的粗细、长短、高矮、宽窄等,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正确的排序,但也有少数幼儿由于基础差和接受能力差,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另外,对粗细、长短、高矮、宽窄差别不太明显的物体,幼儿在用目测区别比较时,常常判断失误,因此,幼儿需要学会除目测以外的其它自然测量方法,以便对大小、长短、粗细、宽窄等不太明显的物体进行正确分类和排序。内容和要求1、幼儿学会正确使用两种以上简单的自然测量方法来测量物体。2、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对3~5种物体进行比较排序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比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中第二单元安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里,教材为我们准备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几个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掌握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怎样才能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试从以下3个方面来谈一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比较高矮,学会按从矮到高、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序,理解高、矮的相对性,培养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情景描述: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学习内容是"比高矮".课上,老师请一位学生站到讲台旁边,问大家:"这位同学是高还是矮?"学生有的说"有点矮",有的说"高",有的说"不高不矮"……嚷成一团.这时,老师让这位同学分别跟一个高个同学和一个矮个同学比身高,并要求学生用"××比××高,××比××矮"的句式说出比较的结果,最后还总结道:"高矮不是固定的,关键要看和谁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