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     
从三方面理解真实性的涵义林枫在《河南日报通讯》今年第四期上撰文提出;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报道必须根据于和符合于客观事实。二、新闻的真实性,要求局部真实和整体真  相似文献   

2.
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新闻真实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二是对事实的概括必须真实;三是报道的事实与这类事实的整体要一致。从哲学的高度看,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主观与客观,新闻的真实性标志着主客观的统一性,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来确定新闻真实性的标准。新闻本性的含义就是真实。它有独特的特性,即真实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失实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伤害。对新闻失实的分类见仁见智,就笔者理解,新闻失实包含要素部分失实、稿件整体失实和报道群体失实三个层面。要素部分失实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素真实。新闻稿件中,五个W、一个H等新闻基本要素要准确;人物思想、观点和言语要正确;事件起因、经过和细节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冯莉 《当代传播》2007,(3):12-13
客观报道和新闻真实性的概念与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新闻真实性概念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主观真实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事件由现实真实到媒介真实的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目前各种不真实性新闻仍不时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或多或少地暴露出来。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其实是个难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长期的探索。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真实性与真实感以及新闻真实性与媒体公信力等几组概念的区别及关联的辨析,使我们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区分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和特性新闻是一种真实性报道。新闻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新闻所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是真人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和专家都纷纷著文,进行探讨。归纳起来,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1、“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2、“新闻事实真实的三个层次说”;3、“事实真实、总体真实和揭示事实本质”说。为了便于本文论述,先对这“三说”作番简单的回顾: “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说”,主要是在1984年以前。此说包含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现象真实”。新闻如实地报道了事物的现象,新闻就做到了真实。第二种观点主张“本质真实”。持此论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本质与现象两个方面,抓住了…  相似文献   

8.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9.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10.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早已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在我国新闻界仍然有争议。5月中旬在合肥举行的新闻真实性学术探讨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真实性的含义,有如下几点:事实真实;狭义真实、广义真实;局部真实、整体真实;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大家都认为,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符合了就是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客观世界千变万化,反映这些情况的新闻报道也自然不同。衡量这些新闻报道真实的标准都是看它们是不是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这里又包含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访的深入,初始的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事实被后续报道颠覆,这种现象被称作反转新闻。学界将反转新闻界定为某些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虚假、失实的,具有危害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有损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事实上,反转新闻是后续报道对先前报道进行事实更正、补充的过程,从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并非有害而无利,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推动新闻理念由结果真实转向过程真实、促使新闻生产更加透明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向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并和谐统一所为新闻媒介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新闻失实,具体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安徽省新闻学会、安徽日报社新闻刊大联合发起的第二次新闻真实性学术讨论会,五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合肥市举行。在此以前,去年在山西太原召开了新闻真实性讨论会,对全国各新闻单位与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努力的号召,为这次会议准备了条件。这次会议集中探讨了如下三个问题:一、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与会者有三种看法。①认为新闻真实,就是指报道事实的完全真实。即事实真实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与其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须完全相符,不允许有半点虚假、误差和曲解.从新闻理论上讲真实性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微观真实,指一条具体的新闻报道必须合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构成新闻的要素必须完全真实、准确无误;二是宏观真实,指通过连续的、多方面、多角度和不断深入的报道在受众面前呈现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图画,显示出社会的潮流,时代的发展趋势.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微观真实是宏观真实的基础,宏观真实是微观真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早巳被公认的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在我国新闻界仍然有争议。5月中旬在合肥举行的新闻真实性学术探讨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真实性的含义,有如下几点:事实真实;狭义真实、广义真实;局部真实、整体真实;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大家都认为,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和客观事实相符合,符合了就是真实,不符合就不真实。客观世界千变万化,反映这些情况的新闻报道也  相似文献   

17.
杨青 《新闻采编》2003,(5):40-40
批 评报道要给人以方向、信心和力量 ,在选择批评的事例方面也很重要。一般来说 ,应具备真实性、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报道更要真实。这是由批评报道的公开性、严肃性和尖锐性决定的。一旦有错 ,会引起群众不满 ,给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这里说的真实 ,不仅是指微观上具体上的真实 ,而且还指宏观上整体上的真实。如一个售货员 ,一贯服务态度好 ,偶尔一次与顾客吵了几句 ,你批评他态度不好 ,他不服气 ,周围的同事也会替他抱不平 ,因而起不到批评的作用。看一时一事 ,可能全是事实。但从全局上看 ,从…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新闻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细节上说,新闻的真实是新闻六要素的真实,即何人(W ho)、何事(W hat)、何时(W hen)、何地(W here)、何因(W hy)、何果(H ow)的真实,如果这六个要素不清楚或不真实,必然将影响到新闻整体的真实性。因此,记者在采访和写作中应对六要素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报道。但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六要素中何人以及与何人有关的单位被有意模糊处理的情况。比如,5月17日某报报道:“只为没能尽快喝上一杯水,乘客周某在飞机上对空姐王某恶语相向,并将开水泼…  相似文献   

19.
新新闻主义:另一种"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王凤 《青年记者》2007,(10):25-26
新新闻主义从产生到销声匿迹再到重生,一直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种融入了主观感受的报道方式是否违反了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原则。事实上,并不是“新新闻主义”不讲真实性原则,而是他们所遵循的真实性原则是一种既新闻又学的真实性原则。他们试图在传统新闻的真实与学的真实中开辟另一种真实,以更完美地反映事实真正的“真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吕涛 《新闻采编》2008,(2):32-33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具体事实准确,保证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把局部的、具体的真实和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结合起来,否则,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背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