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生忠  牟小龙 《武当》2016,(4):56-58
翻八步鞭杆是流行在陇南地区的鞭杆技法,所谓"翻八步"是鞭杆单招散势组编成套路的一种方式。"翻"是套路路线来回往返,把法左右互换的意思,"八步"是泛指每一段的动作个数或步数,还可以指编入套路的鞭杆技法的数量。过去,鞭杆一般不传外人,偶有诚心者,也只是教授"一环、两环"、"一招、两招",而且每环(段)只练习一两个动作,  相似文献   

2.
史明  岳林飞 《武当》2005,(11):7-11
鞭杆,一名短棍,为一坚韧光滑的木棍,长为本人的十三(手握)把,约1.14米左右。木棍的粗端为把端,直径2厘米左右,木棍的细头为梢端,略细于把端或与把端同粗。“十二手追风鞭”是笔者恩师  相似文献   

3.
山西鞭杆作为山西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并在"走西口"特定的状况下得以发扬光大,并有着鲜明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山西鞭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其发展存在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不足,人才储备资源匮乏,传承方式保守,传承渠道单一的问题,并从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找到促进山西鞭杆的发展和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雷晓宁 《收藏》2014,(2):126-127
我的三位恩师——赵良翰、刘汝醴、亚明。其中,赵良翰恩师使我在幼年时就知道了徐悲鸿大师,而刘汝醴教授是徐悲鸿大师的高足。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意鞭杆长久以来在其中吸取养分并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更出现老年人在晨练中集体练习鞭杆套路的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形意鞭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明  大姜 《武当》2004,(5):28-31
这套掌法是余启蒙恩师民间少林、八卦掌师欧阳平老先生生前所授。余在太原求学时,曾向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教授请教,恩师甚为欣喜,遂一招一式进行指正,使这套掌法更完整,更科学。其后恩师又传余九宫八卦连环掌。两套掌法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余视若枕中之珍,从不轻易示人。每当夜深人静,追思二位恩师音容笑貌,常潸  相似文献   

7.
陇右地区鞭杆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杆舞是融武术、舞蹈于一体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存在很大程度契合。通过对鞭杆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了保护鞭杆舞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5,(8):10-11
天水武术的门派较多,主要有:东门派、军营派、高家棍(壳子棍)、安家山一梢棍、豹子坪换手鞭杆、沙石坡铁门扭丝栓鞭杆、赵家柔软功、咸振刚硬功派等门派。还有一些拳术、棍术流派,如回民童家拳、台子派的子拳、子棍,以黄宝珊、李雄武为代表的发展派。这些流振在近年传播较广。影响也很大.是天水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用胯不用腰     
孙玉奎 《武当》2013,(8):23-24
胯和臀尾是一个整体,"用胯不用腰",也就是用全身最大最多的骨骼肌群。臀胯上的肌肉群上系腰椎,下系大腿和膝,主宰着躯干和下肢的主要运动,譬如跑跳、仰卧起坐、转体、起腿等等。骨骼肌群又叫随意肌群,都受意念指挥,任何功法若要启动骨骼肌以外的自律肌群,都是徒劳的。"用胯不用腰",如同车把式甩鞭子,握鞭把不握鞭杆的道理一样。鞭把是实木的,硬且短;鞭杆是细竹竿,而且前端细如筷子,再系上鞭绳,其鞭梢一甩即响,有逐级传递力量之能,而缺乏击打之功。"用胯不用腰",其理还如同耍两节棍。人的腰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一、融生活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能学会用、增强自身素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游戏、活动进行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在快乐、和谐、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目标。如,现下流行的"暴走族",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快、时而慢地进行走的运动。这个活动也可以引入耐久跑的体育课堂,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完成枯燥的耐久跑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绥滨 《武当》2003,(2):33-36
武谚曰:“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劲。”鞭杆多由白蜡杆或坚硬木棍做成。青城白虎鞭杆讲究以短制长,技击上多以短手近身打法为主,具有技法多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等特点。 起式: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站好,左手虎口夹住鞭杆一端,食中二指贴住杆身,拇指、无名拇、小指夹扣住鞭杆贴于左大腿侧,使鞭杆垂直立于左肩前;右臂伸直,掌贴于右大腿侧;头正颈直,目视正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2.
"走西口"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它独特的文化特征对山西鞭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鞭杆在山西更为普及,内容更加丰富,逐渐形成简单、易学、实用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鞭杆舞"是最能代表秦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历史进程中,鞭杆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维护群众团结、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情操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挖掘鞭杆舞,对丰富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维系地方的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加速地方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当涂县青山中学是我的母校,也是恩师罗玉鹏扬名的福地。母校是我与恩师情感的纽带,她系着我跟恩师求学三年,实习一年,同事一年的点点滴滴。无数难忘的往事,想借用一些片段来作纪念,以示感恩。在笔者读初一的时候,恩师首次带队参加县田径运动会,最后拿了个"0"分回来。所有的辛劳都被耻笑湮灭,所有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由来"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耳熟能详的教育学术语,"转变学习方式"也是课改中喊得非常响亮的口号之一。然而,在为数不多的有关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相互关系的阐释中,常能发现相互混淆甚至对立的认识。如邵伟德教授在《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16.
看到2011年第6期《体育学刊》发表陈琦教授的《林笑峰体育思想评述》,第一句话"恩师林笑峰教授仙世",我震惊、痛心!过去的30来年中,我和林笑峰先生相敬如宾,坦诚相待,见解不同就争论,谁对就服从谁,说服不了对方时,保留己见。他在《体育报》发表文章指出"竞技不是体育!"。他顶住各方的  相似文献   

17.
凶猛刁悍的虎尾鞭,属弥祖黑虎门的独特短兵,它可以翻过敌手挡架之器崩打猛击,还能抖动鞭杆使鞭梢剧烈地折打,亦可挥鞭快速缠绕舞花,收鞭后还可用鞭杆劈打戳拨,而且携带也较方便。它是由鞭杆、钢节、鞭头和铁环连接而成(见虎尾鞭图),鞭杆长约45厘米,软鞭长55厘米,全长约1.1米。还有一种虎尾棍,形同虎尾鞭,只是棍身较长,棍把75厘米,全棍长约1.6米,属黑虎门长兵器。此二器用法略有不  相似文献   

18.
45、甲下扫提膝下击、乙跳步回身提膝下截甲方左手松开鞭杆,右手持鞭下扫乙方腿部,目视前方。乙方轻轻跳起越过鞭杆,右脚先落地,回头目视甲方(图69)。甲方动作不停,右脚上前一步随即左脚并与右脚旁,右脚提起,回身甩鞭击打乙方腿部,目视鞭杆。  相似文献   

19.
鞭杆     
鞭杆长三尺余,一般用坚韧的枣木或白腊杆制成。它既有条子和棍勇猛、凶狠的技术风格,又深蕴刀、剑、鞭等短器械的技法。近代西北鞭杆技术与通备拳系的劲力、身法、步法结合,不仪技法更为精密,而且求功力、重实用,使鞭杆技术臻于完整,风格也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20.
王书文 《精武》2002,(3):26-27
起源于河南古豫的心意六合拳。也如同它身边的黄河一样,悠远、神秘、莫测,时而平静如初,时而奔腾咆哮;时而迂回通幽,时而一泻千里;时而漫若郎铛。时而炫耀如电,这是黄河的脾性,心意六合拳的特点也如这条如龙的大河。譬如,它攻守合一,刚柔相济、全身松而四梢齐。沾实一点,如同两兵相对,永远是以中正之气罩着你(罩意),像上了膛的枪一样对着你,不动则已,一动必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