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已成为各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要真正解决贫困生问题,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各高校正确把握这一“弱势群体”价值观的特殊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贫困生已成为各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而要真正解决贫困生问题,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各高校正确把握这一"弱势群体"价值观的特殊性,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江学院的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归纳贫困生的价值观特点,了解他们存在的不健康价值取向,同时分析高校贫困生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同点,并采取多渠道的教育对策,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贫困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研究贫困生消费问题,尤其是探讨贫困生中的“高消费”问题,对于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实现贫困生的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抓住高校贫困生“高消费”问题,围绕贫困生消费特点、“高消费”原因和解决对策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5.
顾军燕 《文教资料》2014,(24):102-103
“90后”已成为高职院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的贫困生作为经济弱势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某些“90后”贫困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会导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对学校、社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辅导员的实践工作为出发点,针对如何加强高职院90后贫困生的诚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特点,对贫困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在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贫困生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和高校已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资助。大部分贫困生把资助用在“刀刃”上,然而一些贫困生却铺张浪费,不合理利用资助。因此,高校应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加强对贫困生利用资助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特点,对贫困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在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贫困生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里,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部落”、“弱势群体”,他们就是靠学校补助艰难度日还要不断承受白眼的贫困生,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贫困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贫困生现象也日益严重,在政府加大对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在重视他们心理上的贫困现象。首先在经济上要对贫困生给予帮助,同学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非常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其经济资助,以解其学业的后顾之忧。但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贫困大学生的数目明显呈上升趋势,而随之的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问题.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就业结合来分析相关的对策,以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就业心理障碍,提高贫困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这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几年高校贫困生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调研。结果发现经济困难、心理压力大、无暇参加体育锻炼,自我封闭,是造成其成为体育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一部分贫困生因为没有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进入高校后,无法适应周围环境,对现实生活与主现想象的差距无法正确面对。对个人理想、前途产生怀疑,不愿参加群体活动,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持消极态度,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的将来与体育成绩和体育锻炼关系不大,从事体育锻炼还要消耗自己宝贵的时间,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等等。本文从调查这些贫困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基本情况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有社会支持系统对高校贫困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引领作用并不突出。高校贫困生需要确立独有的爱国爱家、自强自立、自尊自信、诚信感恩的核心价值观。以盲助、有偿、给渔、权力与义务平衡、诚信为原则构建社会支持平台,有助于培育高校贫困生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弱势群体”一词,在我国官方最早出现于朱基任总理时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弱势群体享有特殊的就业资助”。[1]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改革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的人群共同体。高校弱势群体,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贫困生、成绩差等生、有身体缺陷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本文特指贫困生。它与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问题息息相关。高校弱势群体实际上是社会弱势群体在高校中的特殊存在形式,这个群体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在提倡科学的发展观的新形势下,社会公正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的就业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高校贫困生的就业,也是影响着他们改变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处境的关键所在。因此,帮助贫困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及应对就业的挫折、调整过大的就业压力,是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学生个人的共同责任,已成为高校关注贫困生群体、深化就业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救助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群体历来是社会瞩目的焦点,贫困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当前,高校贫困生面临的状况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针对贫困生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规定,旨在维护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蕴涵着新的伦理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群体社会支持中的学校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保护与支持高校贫困生群体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学校的责任。本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和高校贫困生群体存在容易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在社会支持网络中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学校责任。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解作用。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重,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制定相应的价值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目前已成为有着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明显的弱势群体特征。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考量,"能力贫困"是他们之所以归属弱势群体的内源性因素。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资助而且需要精神层面的扶助。其实现路径为:优化社会扶助体系结构,完善有偿支持保障;拓展社会扶助渠道,加大精神关怀力度;理性运用社会扶助,主动拓展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