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给广播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了富有活力的广阔平台,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无法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信息流向的复杂性,也很难有效指导广播内容生产及其传播效果提升,认知传播学重视"人"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左右。从认知传播视域出发,遵循认知传播规律,重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内容生产者;把握广播的媒介特色,创作富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声音文本;努力打通各种传播渠道,发挥"人"在传播中的主动性;明确受众身份,内容生产引领受众与细分受众并行,聚合受众内容生产力等,都是有助于广播内容生产和传播创新的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2.
茹向阳 《中国广播》2014,(10):79-83
近年来广播评论发挥广播伴随性优势,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新媒体时代和快节奏生活环境下,广播评论更需要发挥伴随性优势,遵循媒介传播和受众接受规律,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吸引和把握受众无意注意,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广泛地融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个领域,业已成为受众获取讯息、分享娱乐和表达诉求的主要媒介.文章通过对新媒体受众的主体实践与精神审美二重性探究,揭示新媒体语境下受众主体悖论性身份表征,进而对新媒体进行理性反思和辩证认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种新兴媒体迎来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兴媒体越发受到欢迎,新媒体的出现无疑对传统广播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可改变当前传统广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如能够扩大传统广播受众群体,使广播传播更具时效性,同时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以促进广播行业科学稳定发展。基于新媒体时代,需要依托新媒体,更新管理观念、注重市场再定位、构建专业化的队伍,从而实现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媒介具有教育、培养受众的功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本身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了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受众思想教育媒介路径的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建构,以促进受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侯迎忠 《视听界》2008,(4):74-76
数字化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接收习惯发生了变化。带给广播媒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通过对长沙地区听众的实证调查发现,受众接触广播及与电台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广播媒体听众比例下降,目标听众定位存在偏差。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改变缓慢。为此。广播媒体必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甚至多向传播转变。节目内容制作上从专业化向类型化转变。积极培育听众在数字化背景下收听广播的新习惯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勃兴于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在经历了电视、互联网、移动网络终端的冲击下,依然能够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而拥有于广泛的受众群体,说明其仍有广阔的听众市场,其在传播领域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信息传递价值。一.广播语言决定广播媒介的传播质量众所周知,广播媒介的传播以播音者的播音语言为媒介,实现信息的承载与传递的功能。而播音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0.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媒介即讯息",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句话曾影响了无数人的媒介观念。在麦氏看来,经由媒介传播的内容并不是最主要的,媒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讯息。语音,作为媒介史上最早的媒介,在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时代以后,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研究的突破进展,具有了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改变了媒介环境,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广播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契机,报道突发事件,传递权威、公正的信息,疏导受众,引导舆论,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陈曦 《视听界》2013,(3):91-92
新媒体适应了社会的转型与变迁,成为了时代的热门传播媒介。曾经的新媒体,现今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它们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市场。面对着强大的新媒体,传统媒体正经历阵痛与蜕变。新媒体传播快捷、信息量大、包罗万象、获取容易以及数字化、互动性等优势,使得传统媒介的时滞性、狭窄性、单一性等缺点暴露无遗。优劣的明显对比,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传统媒介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受众数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介发展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新闻传播的渠道与方式以及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等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发展步伐日益放缓,无论是广播节目的收听率还是行业影响力,明显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很多地市级广播电台纷纷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况。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编辑思维与技巧很难跟上新时代媒介发展的步伐,亟待转型和创新,否则很难为广大听众提供优质的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层面上还是文化理念上,今天的传播已经无可否认地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也就是说作为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形式下,需要对我们的受众进行一番新的动态性的考量和研究。就广播行业而言,听众的心理要求,以及带来心理变化的文化动因是进入这一行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广播作为一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它的受众——听众始终是支撑广播业的基石。与其说听众离不开广播,不如说是广播离不开听众,尤其是当下这个信息传播方式愈来愈多元、传播内容愈来愈丰富的时代。广播的终极目的是为满足听众的需要,为听众提供…  相似文献   

16.
吴雨蓉 《新闻知识》2013,(6):28-29,75
无论是适应受众细分的市场发展方向还是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尖锐挑战,类型化广播都必然作为传统电台的取代者而成为广播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今,数字化广播技术的引入使频率资源大大增加,为类型化广播在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媒介变迁为视角,分析类型化广播对广播媒介的传承与对广播固有传播理念的革新,探讨类型化广播在广播媒介形态变迁中的意义,从而引发对新时期的正确广播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剧增以及微信社交、传递信息功能的增强,微信已成为受众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手机App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接受与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企业和个人的青睐.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广播媒体加快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节奏,如今,各大广播媒体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广播媒体传播信息与加强和听众互动交流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宽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科学传播一直是活跃的研究领域,而大众媒体一直被视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连接着科学与大众。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里,新媒体影响着科学传播的范围、受众及效果,更重要的是,科学传播本身对媒介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发展出发,研究新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和在新媒体影响下产生的当代科学传播对媒介领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当代科学传播带给媒介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娜 《今传媒》2011,(7):108-109
广播媒介是诉诸于听觉,借助于电子技术传播声音的媒介形式。自广播媒介产生到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其自身具有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功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探索。论文分析了广播媒介产品的内容结构和传播优势,通过分析广播媒体网站和播客技术,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如何根据形势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雯  许洁 《编辑之友》2016,(5):21-24
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下,图书从书面文化传播时代下的主导媒介中剥离,其媒介特性由大众传播媒介转向电力传播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再转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精英媒介和分众媒介.然而当前政府对图书在媒介结构变迁下的传播特性转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从而制约了图书出版传播功能的实现.文章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传播位置变迁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图书出版价值引导机制、优化图书出版传播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