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设计程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学过程作静态的、预成的机械理解。随着哲学思维方式、课程观及知识现的转变,教学过程也由"预成"走向"生成"。生成教学过程现关注过程、强调关系、突出创造、重视个性。这种生成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为:由确定走向弹性的教学目标阐明,由"复制"走向理解的教学过程设计,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策略制定,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教学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2.
理解知识含义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单方位、单角度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过程。这对教学评价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即评价目标由重外在、事先预设走向更重内向、动态生成,由重结果走向更重过程,重知识的积累走向更重智慧的生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统一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由重定量评价走向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间,对话互动,交流思想和见解,师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由预设走向生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一项重要举措。然而课改进行了多年,中小学不少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充斥着由教师严格控制的教学过程。教师们为什么害怕生成、拒绝生成呢?需要作些深入的分析探究。教师们拒绝生成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心理痼疾。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最深厚“土壤”是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不断改进。由预设性教学走向生成性教学——专业成长的生长点;由技能性教学实践能力层次提升到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层次——专业成长的提升点;由既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走向在教学实践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专业成长的突破点;由高超的专业能力走向丰满的教育情怀——专业成长的超越点。学校应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课堂对话情景中师生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即时性的获得与发展,是教学的本质内涵,是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重复走向创造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文本价值的彰显与语文学科的应用取向、体系建构及由古典而现代的语言转向紧密相关.中学说明文教学长期存在着知识板结与知识错位的两大问题,在知识观念上固守着表征主义知识观.由表征主义向生成主义的知识观转向,为说明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审思视角.在生成主义知识观看来,说明文教学期待着由知识客体走向知识主体、由知识概念走向知识情境、由知识结论走向知识过程、由知识接受走向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成的过程;由空洞的内容传递到回归生活世界;由以目标为中心的标准式评价到走向理解的生成性评价。为此,教师应具有新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下学生审题立意跑题偏题、立意浅表等现状,教师可运用过程写作的方法展开教学实践,在追问中发现逻辑关系,让认知由准确走向深刻;在校准中审视自我观点,让视界由模糊走向明晰;在生成中优化语言形式,让思维由整理走向表现。  相似文献   

9.
课程生成的过程既是课程生命力的再现,也是教学魅力的彰显。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在引导课程走向生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为了实现课程的生成,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相联系的。文章旨在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探讨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成的过程;由空洞的内容传递到回归生活世界;由以目标为中心的标准式评价到走向理解的生成性评价。为此,教师应具有新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的活动性教学,对教学目标走向多维、教学过程走向动态、教学时空走向开放、学习方式走向建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活动性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为小组合作活动、主体交往活动、问题探究活动、情境体验活动,而这些活动形式是在合作探究、意义建构和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课程生成的过程既是课程生命力的再现,也是教学魅力的彰显。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在引导课程走向生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为了实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的过程是由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转变的过程。落实到课堂层面,就是由课堂控制到课程理解的过程,即走向课例研究的过程。课程意识可以促进课例研究功能的发挥,课例研究反过来通过“澄清-引导-实践”的模式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探究教学认为知识是由学习主体通过主动的建构而获得的,充分体现了新知识观的内在精髓,是一种走向知识生成的教学。探究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以及生活常识,或从实验中,或从反常事例的挖掘中,自主建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生成的窄化会使教学走向僵化,乱生成、伪生成也会使教学走向虚化。生成之域从窄化走向延拓:是生命生成、认知生成、关系和意义生成及创造;生成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连续性与突变性的统一;生成与预设是包络、调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宏 《小学生》2010,(3):40-41
传统教学认为,教学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强调遵循预先设计的程序,按步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预设性因素,还应关注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强调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以上三种教学观念,以“从‘预设’走向‘生成”’最为广大教师所推崇。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课堂生成”认识不够深入,使“课堂生成”走入了另一种误区。本文就一些相对典型的教学案例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项目化学习可在语文学科与学生语文素养之间铺设通路。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兼具项目化学习和学科学习的特征,在教学实施层面,侧重学习内容的主题化、学习活动的实践化、学习过程的协作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它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就课程体系而言,由知识脉络走向能力脉络;就教学目标而言,由知识达成走向问题解决;就教学内容而言,由散点呈现走向主题聚焦;就教学方式而言,由教师规划走向讨论生成;就教学评价而言,由单一维度走向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18.
教学时从未知走向已知的生成过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开始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进行转变,每节课堂中均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其应该学会如何将生成性问题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所以,本文对物理课堂中的意外现象和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随时都有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新的创意,课堂教学已由完全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因此,数学课堂不应是由教师独家策划、预定的剧本,而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生成的过程.执教者要善于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原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活动方案,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0.
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学生评价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观、对话观等思想为我们解读学生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学生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问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