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认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的动态性、开放性决定了生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前的预设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生成学习的基石,也是检验和反馈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然而预设既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步骤与目的,可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这些原本的预设通常会被打乱。于是,预设与生成在今天已演化为一对矛盾关系。我们必须直面这对矛盾,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消除对立,保持统一;从认知角度来说,要使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怎样实现这种"统一"和"转化",就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08,(2):79-79
教学目标从预设走向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一大进步。但当生成压倒预设、矫枉过正时就很难说是进步了。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是和谐统一的,只有进行精心巧妙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纷呈的生成。首先,巧妙设计,为生成做好铺垫;其次,灵活调控,为生成做好引领;最后,及时评价,使生成自然产生。数学课堂中,预设越充分,生成越有效,教师教学就会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4.
停课不等于停学,停课不停学应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却被窄化为网上教学的不停学。疫情下的教学样态值得我们反思,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泛在学习将是未来可能的学习形态;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学习方式由学习者按需选择;课程的研制将与学习者的生活联结,从静态的设计到动态的生成;教师与人工智能系统协同开展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会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5.
教育目的是教学与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教学目的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信仰缺席;二是因将目的逐级分解为外显的和可测量的行为操作而窄化了生命;三是因过分强大的意志而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本文认为,要在教学中实现生命的回归,必须实现这样几个转变:预成性目的转变为生成性目的;外在目的走向内在目的;精确化目的到弹性化目的;多元化目的取代单一性目的;行动之前的目的转向行动之中的目的;结果性目的回归于过程性目的;认知性目的深化为体验性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断裂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研究方向的迷失、研究领域的窄化和理论研究者实践精神的缺失.要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由断裂走向融合,必须改变教学理论者和实践者的观念,确立新的的价值取向;把课堂教学生活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倡导教学理论者与教学实践者的合作;进行课堂田野与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关系处理,辨证统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灵活调控,引领生成。  相似文献   

8.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旨归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随着传统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重要变革,具体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从知识接受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在教学内容上,从分科走向综合,从体系化走向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中,从认知活动走向交往活动,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9.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看来生成与预设两者应该互相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教学中如果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0.
丁予益 《教育》2010,(7):52-5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科学课应坚持动态生成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具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数学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新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分析,阐述关于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预设与生成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得到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问,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让教师措手不及。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前瞻性的准备——预设。而生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碰撞后的新火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巧妙地预设,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外,往往还会产生动态的生成资源.生成性资源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忠实的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有必要深入地探索语文动态生成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引领课堂走向精彩.  相似文献   

14.
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互相沟通、互相融合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共在、相携成长的关系。它强调师生生命的关怀与保护,尊重与欣赏师生生命个体的自由表达,注重师生生命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通,追求师生生命的相互创造与共同成长。在师生角色方面,要由教师单一主体性走向师生主体间性;在教学方面,要由教学预设走向教学生成;在师生情感方面,要由淡漠走向互相关心;在师生交往方面,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数学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新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分析,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何燕 《考试周刊》2011,(88):52-5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从学科取向转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简称专业取向)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取向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秉持以下原则: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追求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统一、能力训练与思维训练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基础看,职业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从学科本位走向工作本位;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看,专门与集成相结合,以专业教学论为轴心,整合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从专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与教学能力培养的相互剥离走向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成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成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主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析,得出生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主体是统一的、内容是不确定性的、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设计程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学过程作静态的、预成的机械理解。随着哲学思维方式、课程观及知识现的转变,教学过程也由"预成"走向"生成"。生成教学过程现关注过程、强调关系、突出创造、重视个性。这种生成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为:由确定走向弹性的教学目标阐明,由"复制"走向理解的教学过程设计,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策略制定,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教学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会出现“传声筒式教学”“打算盘式教学”“天女散花式教学”“开火车式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对师生这对主体的伦理关系认识不清,对基于这种关系的教学缺少机智.从生成课堂的“互联思维”入手,深入剖析“互联思维”的课堂意义在于指明教学机智的技术路径、走向对话生成的课堂高地、实现平等自由的教育伦理;确立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双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应然和必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