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的关联点,英语中照应关联点是显性的,汉语是隐性的,但均可在语篇上下文中找到。本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衔接特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衔接手段,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中都存在。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本身及文化的不同,二者在使用指示照应的差别非常明显。通过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若干文章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语言中的指示照应在语篇衔接功能上的异同,从而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和提高其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各有自己语言的特点,词语存在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词语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英汉词汇互译的情况,以期为句子、语篇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所谓衔接指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省略是各种语言都使用的衔接手段。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导致英汉语省略倾向的差异。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的衔接特点,相应地增删一些成分,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衔接自然,语义连贯,达到篇章意义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对句法结构的要求不同,所以会产生篇章衔接手段方面的细微差异。笔者从可及性理论入手,分析了处于主语/主题和宾语两个位置上的指称用法it在汉语篇章中实现为零回指的条件,说明从事英汉互译实践时,一定要了解并尊重目的语的篇章结构特点,对译文做形式上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彝语语篇衔接机制作为彝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于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必然会对彝语学生解读英语语篇和英语写作产生影响。对英、彝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找出两者异同之处,并提出促进彝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母语正迁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英汉民族的逻辑思维差异给英汉互译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译者需进行逻辑转换.这种逻辑转换主要体现在词语、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词语层面,要在选择词义、分析词语中存在的隐性关系时进行逻辑转换;句子层面.在分析英语主语省略或非谓语结构、处理肯定与否定、显性与隐性关系、主被动语态及整体句子结构时需进行逻辑转换;篇章层面,翻译时应根据中英文对各种衔接手段的侧重,实现显性与隐性逻辑关系、"竹节"型与"流水"型语篇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从英语的主语突出和汉语的话题突出的特点出发,时部分英汉谚语及其互译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英译充分体现了主语突出的特点;汉语谚语和英语谚语汉译则充分体现了话题突出的特点.在英汉谚语互译时,译者常采取转换主语、增补或删减主语等方式;英语谚语的主语是必不可少的;汉语谚语则常省略主语,各种话题句式的频繁使用也是谚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好的翻译是以翻译情境多元系统为支点的源语和译语语篇多元系统诸价值的最佳平衡。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译者要根据语篇范围选择翻译方法 ,考虑译文是否体现了原文的语篇方式及体式 ;根据具体语境 ,采取灵活对策 ;掌握源语和译语衔接手段的异同之处 ,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衔接和连贯标准 ;了解英汉语在语篇结构各方面的差异 ,翻译中及时调整语篇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搭配两种形式,它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词汇衔接理论为基础,从复现衔接和搭配衔接两方面分析科技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包括英汉两种语言词汇衔接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及英汉两种语言词汇衔接手段运用的异同,继而探讨英汉翻译时如何运用词汇衔接手段在译文中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