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内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许多大学向超组织模式发展,形成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核心节点的跨组织集合新型网络组织形态,而这种新型网络组织形态已然在逐渐生成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即以平衡内外部不同主体间交易特性和办学机构能力特性为本质的网络治理.以网络治理的四重维度为分析框架,结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两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案例,分别从办学环境的不确定性、办学任务的复杂性、办学投入的资产专用性以及办学利益主体间的交易频率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网络治理生成的作用与影响,最后提出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应形成一个“和解型”网络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主招生社会化旨在打破政府对招生考试权的垄断,形成政府监管、高校自主、社会参与的多中心考试治理结构。实行自主招生社会化的路径包括:建立政府的监督机制,确认高校的招生法人资格,完善社会招考组织以及考生作为独立主体参考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我国过去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单边治理模式已造成诸多弊端,需要推行新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基础是市民社会发展,考察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背景是必须的。在深入探讨市民社会组织参与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三方面的努力,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多中心治理创造条件。具体路径是:加强政府主导,积极营造大学组织自主治理的外部社会环境;加强社会联动,大力培养和发展第三部门性质的教育中介组织;加强大学自治,推进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Z省10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大学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查高校内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规模及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治理结构呈现出三大特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涉及党、政、学、群四类机构;治理主体间存在以党政机构主导的多主体协同联系;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分布具有异质性且与办学层次相关。  相似文献   

6.
剑桥大学通过大学章程对学术组织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即以规范职责职能为路径,形成分层分类的学术组织框架体系;以申报审批程序的严格执行为载体,形成“相对分离”的学术权力运行路径;以多样化组织形式建设为基础,形成多元学术治理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对我国高校大学章程与大学学术组织建设的重要启示:明晰学术组织职责职能,强化学术组织建构的“体系化”;严格学术事务申报审批程序,强化学术权力运行的“相对独立化”;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保障学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女性劳动率提升,儿童教育成本增加,导致生育率降低的问题,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韩国政府为回应社会呼声、应对持续走低的生育率,一直将解决基础教育领域的儿童托管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并于2017年提出了“构建全天候看护体系”的构想,旨在改进既存儿童托管项目的弊端。文章分析了韩国“全天候看护体系”的提出背景以及“小学托管教室”“地区儿童中心”“共同照顾中心”“青少年放学后学院”四项具体模式,并分析了“全天候看护体系”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的来说,经过近五年多的发展,韩国“全天候看护体系”已初步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共同参与,采用多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起韩国特色的课后服务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8.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其技术教育在经历了中央集权管理、合作治理以及多元互动治理三大阶段后,基本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当前印度技术教育强调政府、高校、市场、社会的共同治理,并分别扮演着“守门员”“执行者”“催化剂”及“仲裁者”角色。在未来,印度在持续优化当前技术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应着重关注治理体系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效能”的深层转移,强调信息技术与技术教育治理的有机结合,尤其要关注妥善处理各治理主体“利益冲突”的技术及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积极作用。长三角地区高校战略联盟作为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的缩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局部到全面、从省域到省际的发展过程,呈现出萌芽、省域发展、省际探索和全面发展等四个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在演变过程中,联盟组建动机由政府推动的外在动机向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机转变,合作内容由战术性“共享”向战略性“共生”转变,组织模式由平行模式向星型模式转变,运行机制由以保障为主型向保障、约束和激励综合模式转变。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践经验,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亟须在提升政府参与治理效率、改革治理组织结构、完善运行体制机制、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促进与社会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自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是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重大举措。构建“中央厨房”模式是融媒体建设的重点,其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中心工作同向同行”有着重要意义。高校“中央厨房”的建构过程中有其特有的时代使命和组织形式。鉴于此,提出高校“中央厨房”应以“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中心的建设四步走策略,以促进高校立体式宣传模式的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理念及技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基于北京市“开放辅导”三年多的“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历程,从场域理论视角对其在线教育场域的生成、边界松动、重构扩容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和启示如下:(1)价值共识是“互联网+教育治理”顺利开展的观念性基础;(2)追求教育子场域自治是“互联网+教育治理”的实践演进方向;(3)面向多主体的教育资源建设是解决“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矛盾的关键;(4)教育治理主体行为的变化是“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场域”演进的内生动力;(5)优化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互联网+教育治理”实践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完备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提升大学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呈现规制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院系、学术与行政的治理关系中。造成我国大学治理体系规制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集体主义文化的过度张扬、大学组织的学术传统不深厚等。基于院校运行的微观维度,新时代推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去规制化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培育学术文化;扩大院系组织自主权力,激发"学术心脏"活力;改革一元化权力运行模式,增强专业权力的影响力,努力探索其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授治校”制度:困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授治校是源自中世纪大学的一种管理实践,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将其付诸实施的大学。北大“教授治校”制度虽然面临合法性的困境,但是民主的治校理念、学有专长的教授群体以及蔡元培校长的个性特质为该制度的实现提供了条件。通过该制度,北大教授获得了大学事务的决策权力。但是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由于其管理理念的不同,“教授治校”制度在北大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章程在国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迁和完善的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选取国外不同类型大学的章程文本,对其关于大学内部最高决策机构、管理体制、教师事务以及学生事务等方面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相关经验和规律,以期为推动当前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我国开始在高校成立电化教育中心。电教中心为早期教育现代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又相继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等电教机构。而目前这些电教机构正面临着机构混乱、职责不清、业务无足轻重及机构被边缘化的新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的普及应用、"电教办"的撤销、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机构成立与调整的随意化、原有阵地话语权的丧失等。新形势下高校电教机构该如何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广东省某高校、四川省某外语学院及深圳市某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电教机构的做法:做好本职,塑造优势;结合需求,开设特色课程;找准重心构建数字化资源新体系等,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共享治理机制设计进入运行层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大学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学术管辖权的界定与划分。共享治理不是简单的分权或者授权,而是董事会、大学管理层、教师治理系统享有不同性质的管辖权。董事会享有对大学的治理权,管理层享有对大学内部事物的管理权,而大学教师治理系统则享有对专业性学术事物的控制权。文章研究共同治理模式下美国学术治理管辖权的划分的理论与实际运作,以期为我国大学治理的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间教育交流的日益深化,教育国际化也成为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外专外教在高校国际化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地对外专外教进行聘请及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外语教学及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聘用效益,是高等院校外事部门和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是城市发展、环境治理持续提升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污水、雨水的收集等部分内容,长期得不到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视,存在重处理、轻收集的教学模式,甚至一些院校教学中直接忽略《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这部分内容教学,同时教材内容也不能适应海绵城市与智慧水务教学需求。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与智慧水务为基点,以新工科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定位,探索适合《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的教学与实践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