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教育分流选择方式策略——国际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分流选择方式主要是指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所进行的分流选择方式。从目前各国实践看,大体上主要有六种选择方式,而我国高教育分流选择方式过于单一,必须结合实际,整合多种选择方式方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分流合理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分流是个体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变化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包括对高等教育分流取向的整合、对高等教育分流依据的确定、对高等教育分流时机的把握、对高等教育分流形式的选择、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以及对高等教育分流机构的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既不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关系,也不是自觉转化、必然促进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就是要根据特定的国情、教情、社情、民情与每个学生的条件和意愿,以及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结构按不同层级安排找到更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求取相对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值,促进二者的动态适应与相互转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又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还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经验。合理分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途径。其机理在于合理分流取向具有兼顾性、分流策略具有科学性、分流结构具有协调性、分流模式具有多样性、分流机构的定位具有切实性、分流资源配置具有合理性。实现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人们对于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重要性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作出的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或对某种结果的追求。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是高等教育分流主体对有关分流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需要高校主体采用"兼顾"的分流目标加以协调。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分流的微观指导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承受着愈来愈重的教育分流压力,呼唤着有效的分流指导。只有迅速解决目前存在着的理论研究滞后、分流目标不清、标准僵化、时机不当、手段落后、机构缺位等问题,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合理分流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分流是社会和个体对高等教育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使高等教育分流合理,就必须对现行高等教育中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对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及行政管理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分流的发展,其分流策略渐趋科学化:分流依据从偏重知识向综合选拔发展,分流方式从偏重考试向灵活多样发展,分流时机从进校分流向适时分流发展,分流比例从片面适应向动态平衡发展,分流次数从一次到位向多次选择发展。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还须从多方面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分流策略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高等教育分流,必先认识它的基本属性,即认识其内涵、外延与特征。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五个层面来理解;其外延是指它是一种教育社会现象,是教育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方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和个人发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其特征表现为活动性、过程性、时空性、结构性。只有深刻认识这三方面,才能把握高等教育分流的属性,从而指导分流并使其合理。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意味着培养渠道的多元化和生源选择的多样化。要构建一个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内在潜能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体系,核心问题就是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从宏观层面上遵循高等教育分流的三大原则:适才、适量、自由。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成为必然。德国高等教育在传统的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内部或之间进行两阶段的合理分流,分流时机适宜,形成了类型多样、结构协调、内外兼顾的机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分流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Student recruitment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pic for universities worldwide. But in order to develop sophisticated recruitment strategies, recruitment officers need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ow and why students choose colleges. This review compares the German and US research concerning university choice models, choice criteria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prospective students use when exploring their options after school.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freshmen and reveals three gaps in the German student recruitment research lit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a German university choice model, an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explor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additional aspects possibly impacting the college choice could help to refine German research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服务购买风险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对高教服务购买中的高风险进行分析。章运用服务营销理论,论述了高等院校应采取的营销策略,以降低学生的购买风险,提高学生的购买与消费热情,从而提高高等院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际,本文分析了中关两国关于义务教育择校政策的内容、背景和价值,探讨了两国义务教育择校政策不同的发展轨迹。认为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特定的教育政策问题而制定的,任何简单的效仿都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择校与否,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政策选择的具体表征,不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规定性:公平。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价值选择,是对于高等教育质量高低、优劣的系统看法。随着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在发展变化。根据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应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办学定位、相对性等内涵。  相似文献   

15.
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色彩占有很大分量,除了正常的基础课训练之外,学生还要拿出大部分时间进行自学,自学的关键就是对范画的选择。教师应把帮助学生选择范画当成正常教学任务之一,根据不同阶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不同学习目的和更适合其学习的优秀范画,使自学成为一种乐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类毕业生的就业已经逐步过渡到双向选择、自主选择模式。在新形势下,尽早地有效地对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求职择业指导,特别是帮助、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是大中专院校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远程高等教育凝聚现代教育理念、创建现代教育结构、重视交互与对话,突显其现代个性。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远程高等教育从思想观念、制度结构和资源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增强了现代性。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现代性的选择,应基于国情转变发展战略,由面向城市转为面向农村;由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由只重视学历教育转向重视多种教育形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强化法律服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实践性教学,应从转变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手段、选择实训基地、健全考试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生的学习取向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全国万名大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取向上,倾向于“实用技术”,严重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技术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由此,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政策是一种单向度的政府选择模式,表现出国家中心和行政机关中心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一度走上了市场化取向之路,但是这条路走得并不是很顺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政策改革的方向是提高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生存环境中的效率,并有利于市场经济改革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