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在探讨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基础上,从消费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了过去以传统功能为主的马尾绣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实现马尾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与传承,必须让古老的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与现代文化与科技有机融合,对其重新构思或创新设计,使马尾绣在现代产品的应用中既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又满足崇尚和彰显个性的现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马尾绣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的关注,使其既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又能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族主要居住于贵州省黔南州的偏远山区,水书、水歌和马尾绣历来被认为是其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要素,被公认为是水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重要的标志性文化特征。历史上,水书、水歌和马尾绣盛行于水族的各处村寨,但到了当代尤其是到了最近20年间,随着水族社会的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水族的传统文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三者考验着当地的民间和政府。本文首先以个案的方式描述、分析黔南州的政府和民间对水书等实施保护的实践与初步的结果,然后加以讨论,试图总结出某些规律,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提供若干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贞  陈聪 《大学生》2012,(21):34-35
调查主题:民族手工文化与经济互动——以贵州水族马尾绣为例调查人:北京科技大学陈聪、谢洪涛等调查形式: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调查摘要: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毛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陈聪、谢洪涛等同学们走访了马尾绣发祥地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板告村、水各村、拉外村等地,  相似文献   

4.
水族马尾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的传承与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市场化和现代化交融的今天,水族马尾绣怎样才能摆脱自身发展的桎梏,使其在与市场化相结合中得到较好的传承发展,应当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5.
马尾绣是水族历史文化的沉淀,通过分析马尾绣产业化的必要性和优势,得出了马尾绣产业化初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传承主体断层,经营规模有限,管理混乱,销售渠道狭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马尾绣进课堂、科学管理、扩大经营规模、扩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马尾绣产业化初期科学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水族传统体育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舞蹈,源于古代祭祀活动和生产劳动.现今依然活跃在当代水族社会中,发挥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民族强壮与生存、愉悦身心等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传承处于艰难的境地.因此,对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与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承水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宗教文化     
嘉妮 《初中生学习》2014,(12):14-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宗教文化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和谐的文化特征。水族传统文化重视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水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数词,看似简单的数字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人们崇拜"五",逐渐把它神秘化,视"五"为精神寄托和一种崇尚。语言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记录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所以这种尚"五"文化也就反映在了汉语词汇里,出现了很多含有"五"的词语,如"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等。这种对"五"的崇拜源何而起,又是如何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试从四个方面对带有"五"的词语进行分类,分析哪些类词语体现及如何体现尚"五"文化,哪些带"五"的词语不能体现尚"五"文化,并简单说明了尚"五"文化的来源,尚"五"精神与这些词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折射出的"大爱"精神对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基督教的"圣爱"是西方文化传统中对爱的最高体现。对两种精神产生的文化渊源、实质和现代意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促进现实生活中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活动在文化心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活动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文化活动形成心理现象的过程;文化活动和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竞争力,它才能持久地传承。而文化的竞争力来源于它是否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因此,我们要保护的是那些传统文化的精粹,而非主张固步自封,拒绝变化。本文认为文化的竞争以经济为依托,而非相悖,并提出保障文化权利的作用及相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政治热点,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语境,文化重构变得流行而且必要。研究以温州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重构现象,并从中获得对于非遗保护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总是以自己文化的习惯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常常导致文化误解,因此外语教学应注意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注重比较文化差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体系、风俗习惯、词语文化涵义、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地域特征和风俗习惯有明显差异。文化差异性在英汉语言运用中有充分的反映。两种文化的差异倡导文化教学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即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句子与篇章教学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之间密切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全球化——圣诞节过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文化意识的激烈变动,导致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困惑。在接受圣诞等洋节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把我们的节日做强做大,把我们的文化叫响,实现新一轮的东西合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文化差异与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诸要素中 ,词汇最能承载文化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由于世界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文化渊源、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 ,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 ,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 ,或追根溯源 ,或随语随文加以诠释 ,或剖析其文化喻义 ,或点明其文化规约 ,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抓住难得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依靠科技驱动,焕发文化创造活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湖南文化科学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