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18世纪以前,神创论一直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其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创论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进化论思想的建立与发展。法国学者布丰(1707~1788)曾指出:地球上的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对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研究已经从个体为单位发展到种群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本文简要介绍物种起源理论的发展历程。1.神创论十八世纪以前,《圣经》及神创论在西方学术界甚至整个西方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神创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发生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对天的崇拜所产生的天人关系和西方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拜谒充分反映了中西方民族的不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本文分析比较了“天”与“上帝”,天创论与神创论以及天人关系与上帝与人的关系,为跨文化学习和交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物的神创论,批判了生物种群不变的固定论,使生物科学划时代地向前进了一步,其功不可没。然而其种间竞争、优胜劣汰思想,只考虑单种优势不考虑种间谐调、生态平衡,只强调渐变、不考虑突变和灾变等片面性,使这种理论面临困难,有待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历史观是唯心史观,具有历史退化、历史循环、“神创论”、“命定论”、偶然性决定历史命运和英雄决定历史等特点。然而,柏拉图的历史观的某些合理因素不容忽视。他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实现历史由“神”向“人”的过渡;它也为历史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知识积累和方法上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对天的崇拜所产生的天人关系和西方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拜谒充分反映了中西方民族的不同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本文分析比较了"天"与"上帝",天创论与神创论以及天人关系与上帝与人的关系,为跨文化学习和交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西方法律思想史,其源头主要是以具有泛神论倾向的古希腊自然法思想和以中世纪基督教解说为完满形态的神创论思想.因而,从根本上说,西方法律思想采取的都是一种"非人化"的方式,可以认为,西方的法律与宗教本来就是相通的.法律外化了,人类只有拷贝自然法和注释神创法的资格,各大文明(中国除外)中宗教经典就曾普遍将其作为法律文本和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驳斥“神创论”、“自然发生说”,重点介绍了“化学起源说”.并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其他假说及生命起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作文要求:1.在“追寻人类起源“的讨论基础上,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例如“人类起源概说““‘外星人说’之我见““‘神创论’可以休矣“。2.我国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幸失踪,举国为之震惊。请收集有关资料,写成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国宝失踪之谜“。  相似文献   

10.
宇宙人画像     
新人教版第六单元1.在讨论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例如,“人类起源概说”“‘神创论’可以休矣”“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外星人说’之我见”。2.与现代人相比,未来人矮小,蹼足,细手臂,粗脖子,大头颅,类似传统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形象。据一些学者推测,在太空时代,我们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消弭了人存在的高贵性,是教师精神矮化的时代症候。这导致建基于此的教育科学、教师教育、教师道德等都对教师的本体性问题隐而不谈。此外,犬儒主义将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发挥到极致,让教师精神进一步衰微,教师丧失了教育信念,对新概念、新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教学走向娱乐化与迎合化。从卑微走向高贵,教师首先可以从对真善美的超越性理解与追求入手,重思教师职业的爱与卓越,重思教师生活的审美性,让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具道德与审美实践之意蕴。其次,需要把教师教育从科学恢复到人学,进行本体论、存在论的思索,实现教师的觉醒与解放,进而让教师获得人之为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战略高度对巡视工作作出新部署,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巡察整改决定着巡察的实际效果。从近年来全国巡察整改的实践看,影响巡察整改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原则性,二者密不可分且巡察整改的原则性与实效性呈正相关态势,即被巡察党组织自我革命精神强,整改的原则性就强,整改实效性也强,反之则弱。分析原则性与实效性的内在关系,探究巡察整改的基本原则,可以从立足实际、立足长远、立足公平、立足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增强巡察整改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独立与自由精神的统一,是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并重,彰显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和而不同”哲学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审视和反思大学精神,以真正把握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公平思维的前提批判中,主体间性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针对神灵思维和主体思维提出的。神灵思维是人类的蒙昧思维、原始思维和前现代思维;主体思维是现代思维,是对神灵思维的扬弃,人走出了自己为自己设立的牢笼,绽放出主体的伟大力量。同时也逐渐使主体陷入了自我论的逻辑,自我成为了神灵的替身。现代主体思维成为了人类整体发展的枷锁,更是教育公平思维发展的桎梏。而主体间性思维是共存思维、生态思维、和谐思维、差异思维、后现代思维。是解决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牵涉人类发展生死攸关等重大问题和重大关系的价值选择和思维路径。从根本上、根基上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核心思想,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公平思维重建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8.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依次是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数学思维、艺术思维。它们各有自己的本质规定,具有独特的存在形态和意义。从所研究的内容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宗教、哲学、科学三种形态:宗教奠基于世界的神秘性,哲学立足于世界的可理解性,科学则依赖于存在的可确证性。宗教思维是最早产生的思维形态,哲学思维从宗教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科学思维又从哲学思维形态中分化出来。从所研究的途径来看,人类的思维可以划分为哲学、数学、艺术三种形态:哲学从质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数学从量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艺术从既综合质与量又将质与量赋形的途径切入对事物的把握。哲学的质是纯粹的质,数学的量是纯粹的量,都具有形而上的性质;艺术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统一。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根本特征,各种思维形态均具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从而人类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复杂丰富性、多层次多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知识与信息,意识的关系,知识与认识,实践的关系,知识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三方面来揭示知识的哲学寓意;知识是人类制作并用以交流和享用的信息,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所形成的内在意识的外在显现;知识既是主体对事物认识的结果,又是对象性活动主体本质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是生产力的内在因素,它制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