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背景介绍TIMSS(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简称IEA)组织和发起的国际性教育评价测试,主要测量各国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上的学习成就,研究各国在课程、教学等背景因素上的差异.1995年,IEA组织并发起了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这次活动简称为TIMSS,共有41个国家或地区的50万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适应了世界各国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按照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约占总课时比例的6%~8%,自三年级开始开设,每周平均3课时。  相似文献   

3.
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于1995年发起,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各国学生的数学、科学学习成就及其各国文化背景、学习环境、教师因素等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测量(度量)一直是各国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第二次国际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就发现:度量、算术和代数组成了学校的“核心”课程(张奠宙、丁尔升等编译:《国际展望:九十年代的数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次国际比较(TIMSS)结果也表明:各国及地区都重视对测量中“单位”、“周长、面积及体积”的教学,强调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联系和交流等能力。而我国则是强调学习测量的知识及培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国际研究小组(HPM)成立后,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改善和发展数学教育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中就HPM下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研究内容、存在问题、实施措施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研究(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组织的大型国际教育评价研究项目。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各国中小学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的发展趋势,研究各国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同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帮助各国提升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学习理论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程及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才有针对性.相对于数学教育的其他领域,数学学习理论还相当稚嫩,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起步更晚.要尽快赶上国际水平,建构适合我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对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科学教育调查的第二阶段追踪调查(TIMSS1999)中的8年级(初中二年级)科学课录像研究结果的简介,在介绍参加这次录像课研究的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捷克五国科学课堂教学特点的同时,为世界各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课——主要对英语和数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学院当前状况,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及其本身学习的意义、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就业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给出了英语、数学两门课程教学基本课时数的方案,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北京市中职校今年启动课改 今年北京市将开始对职高、技校、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实行课改后,中职校将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和毕业实习课时数将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课改后的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校本课程和毕业实习环节。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等必修课程,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35%。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话题.在“双减”背景下,对数学课时设置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意义.基于国家某项大型测试项目的八年级学生样本,探讨了中国初中生数学课时与其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的数学课时超标较为严重;在保证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每周4~5节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数学课时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盲目增加数学课时的巨大投入可能并未获得其期望的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治理工作,明确依标准恰当设置数学课时、减轻学生结构性课业负担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制订行业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监督把控数学课时设置,关注数学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名数学教育家鲍尔斯费德(H.Bauersfeld)1976年在第三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ECMEⅢ)上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三个研究对象:课程、教学和学习;其后,美国的凯伦(T.Kieren)又将这三者形象地比喻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并指出这三者分别对应于如下的三种人:课程设计者、教师和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教育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每个国家的中学教育体制,决定着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以及教材的编写。反之,对各个国家具体教育措施的某个侧面进行分析,也能见到它的教育特点。就数学教学来说,各个国家中学数学教学内容都占有相当大的课时比重,相似度比较高,又各有差异。可以说,各国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的趋势,往往都能在数学教学上大量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的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IBO国际文凭组织,以其特色化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完善的考核机制,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国际教育界的领头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学习的楷模。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对先进教育体系的学习,将有利于拓宽教育工作者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改进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提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正式提出是教育部的一个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犤2000犦3号),该文件规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必修课,周课时为3节,高中三年总授课时数为288课时,是除语文、数学、外语(占383课时)之外课时最多的一科。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改革基础教育中课程统得过死、必修的分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板块结构。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就是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少数优秀学生开展项目研究,这就是研究性课程的雏形。1997年…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在议论“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 Ⅵ)第七专题组(T7)“2000年的课程”讨论了社会对数学的需要,社会需要哪些内隐的数学和外显的数学;课程改革;教师在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等,这个专题在会后还在继续组织研究,这个专题组的负责人德国Christine Keitel组织了若干国家在研讨,去年十月她参加了在上海开的“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加坡在数学教育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学生在国际数学与科学评测(TIMSS)中表现优异,连续多次都是最高平均分的获得者.这样的成绩令世界瞩目,各国都在探索其取得成功的原因.目前,我国关于新加坡数学教育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专门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研究较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又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是国际教育界的一大研究领域.同时,新加坡课程既有东方课程的特点,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形成了兼具东西方特点的数学教育体系,因而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本研究选取中新两国较具代表性的教科书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教科书编写以及教师更有效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如何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是当前中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六大核心素养是在比较各国课程标准,研究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下提出的,既继承了上一轮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又推动了我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化.课堂教学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学生才能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模式及课时、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点,明确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新时期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中,教学大纲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建设、教书育人建设等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积极进取的精神、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同时,感悟到数学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怎样有意识地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世界的窗口,使各国的文化在课堂上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