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艳 《华章》2009,(23)
杰克·伦敦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以人物的行动来说明作品的主题.在<马丁·伊登>里,杰克·伦敦正是以马丁的一生遭遇来表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杰克·伦敦的作品具有浓烈的自然主义色彩,本文以《野性的呼唤》和《白牙》这两部小说为例,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解析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写作风格,并提及杰克·伦敦对人类社会生存现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杰克·伦敦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位作家。本文通过对“life”一词的分析,了解该词在杰克·伦敦作品中的用法,同时认为,杰克·伦敦在他的写作中对“life”这一主题极为关注,并且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在《马丁伊登》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中,杰克·伦敦不但倾注了全部心血,写下了自己如何在平庸的资产阶级鄙夷下含辛茹苦地读书和写作的经历,而且尽情地展现了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主义和尼采的"超人"说的社会见解。小说中表达了杰克·伦敦的社会主义观和超人哲学,以及对资本主义的鞭挞。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闻名世界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结合其创作作品看,他很好地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将故事强劲有力地表达出来。他的作品多把故事的主人公设置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去彰显品质,写作的语言锋利却又不失清新,因此能深深地抓住读者的心。杰克·伦敦的创作生涯不长,仅不到20年,但作品产量不少,共计19部中长篇小说,150篇短篇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自传文类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意义之上,觉得《约翰·巴雷康》没有研究的价值,只是被简单当做伦敦传记或者研究伦敦的第一手资料,要么就被认为是禁酒运动的纪实文献,并没有对作品本身进行批判性解读。近年来,一些研究学者已经从传统的传记研究或者新批评文本研究开始向文化研究转化。杰克·伦敦的自传《约翰·巴雷康》为其提供了话语研究的视觉。不论是杰克·伦敦的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还是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作使用的各种主要话语,这都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并对杰克·伦敦的种族、阶级以及性别、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意图了解其文化身份的意义以及性别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杰克·伦敦的作品经历了一个被筛选、颂扬、疏离、变形乃至扭曲的曲折变化的过程。人们对其作品中的有关华人华工的描述更是争议不断,认为它们是对华人华工的丑化与歧视。然而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批评理论的观照下,杰克·伦敦《中国佬》中的华人形象发生了嬗变,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与内涵。《中国佬》在叙述视角、小说基调、形象刻画和所持态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揭示了杰克·伦敦是一个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狂热的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作品借布克狗的经历和回归荒野的结局,表达了杰克·伦敦对文明社会的失望和对荒野的赞叹。布克身上倾注了杰克·伦敦的理想和渴望。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叉作家,其作品的哲学倾向性很强,他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信仰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本文以其著作之一<荒野的呼唤>为载体,探讨此作品中折射出的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作品借巴克狗的经历和回归荒野的结局,表达了杰克·伦敦对文明社会的失望和对荒野的赞叹。巴克身上倾注了杰克·伦敦的理想和渴望。巴克就是杰克·伦敦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13.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即所谓的哲人科学家。他对哲学有独到的见解和非同寻常的看法,他的哲学也颇有特点。本文着重论述了爱因斯坦的哲学发源地,他的科学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尤其是他的科学哲学是一种独特而微妙的多元张力哲学,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多元张力哲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主要涉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问题。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应该是生存一实践本体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归根到底指向的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使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有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邓小平哲学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作了重新强调;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某些观点进一步加以具体化;提出新的哲学观点,作出新的哲学概括以及哲学方法论贡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实践观哲学是一种哲学观,实践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不是一个层面的理论概念。对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来说,重要的是从实践哲学这种体系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实践观哲学这种哲学观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斗争哲学不是只讲斗争,不讲统一;和谐哲学也不是只讲统一,不讲斗争。关键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强调斗争是要达到旧统一体的破裂,实现事物的转化;而和谐哲学虽然也讲斗争,但斗争是为了保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斗争哲学是强调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而和谐哲学是适应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它强调质的稳定性。1964年爆发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是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对立,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反思教育与时间的关系是教育哲学最核心的任务。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哲学的影响,而知识论哲学与“浮士德时间”哲学之间具有天然而密切的关系。“浮士德时间”哲学对时间理解的线性,易控性和可计量性为知识教育哲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知识论教育哲学则相应获得“浮士德时间”哲学的一切品质。现代教育如果不能在时间哲学上超越“浮士德时间”,就不能超越知识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哲学是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的研究价值在于苏格拉底哲学内容本身。该文从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基本的哲学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出发,确认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详细论述了苏格拉底哲学本体的转向、道德哲学和他的诘问艺术。通过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论述来说明它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标明为什么苏格拉底哲学会成为古希腊哲学史的分水岭。文中最后一部分主要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进行了评价。也具体通过事实来说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对于现实生活上的指导上也是宝贵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