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且呈现出参与主体的底层特质.由于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体不可避免地介入到群体性事件当中并对民众产生影响,而考察其在群体性事件中对底层民众产生的心理影响才是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要害”,其中影响社群稳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更应是瞩目的焦点.本文以“乌坎事件”事发地的相关当事人为实证调研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底层群体在进行“权利维护”和“权利抗争”中,媒体起到了示范和启蒙的作用,大众传媒亦应在稳定和重塑底层民众社会政治心理方面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社会青年底层群体日益成为公共事件的参与主体,而传媒信息对其记忆的打造直接影响了该群体的社会认同,且逐渐成为众多社会事件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云南昆明炼油项目"发生地的实地调研,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传统主流媒体片面化的报道正在丧失其公信力;与此同时,新媒体却逐渐替代传统媒体,成为建构当下记忆的主要来源。而集体记忆的建构下使得环境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发生转变,并不同程度地助长着隐性风险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大学生群体关于"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调查,发现对新闻的关注程度越高、新媒体事件中的参与程度越高,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的形成越深刻;女性比男性对"新媒体事件"更容易形成集体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受众对事件的记忆的形成受到了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有割裂、分化的趋势,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在"热点"发生时卷入更深入的人更容易形成集体记忆,而卷入程度较低甚至当时没有关注到热点的人则更偏离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三家报纸的分析,发现媒体在08年对"80后"、"90后"的关注度开始上升,而这种提升是伴随着他们参与社会事件的社会角色转换的,同时,在媒体建构的话语中,"80后"、"90后"群体开始以正面向上的群体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葆华  陈振华 《新闻界》2013,(14):55-61
本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首次在经验层面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有关"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深刻程度与记忆普遍程度总体正相关,并受到事件重要性和自身卷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记忆的"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时间覆盖不同年份,但具有明显的"最近效应";大学生群体记忆深刻的"新媒体事件"主要以"道德隐私"和"公权滥用"两种类型为主。本文还对"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性与群体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期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罗彩霞事件、"70码"杭州飙车案等都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个体事件→网络事件→公共舆论事件.其中,大众传媒的民生视角是重要的助推器,在对这些看似偶然的个体事件的深层追问中,引向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成了媒体的焦点.这些焦点展示了大众传媒关注此类事件的民生视角.现实语境下,这种民生利益的表达和诉求,正悄悄地培养着代表着社会主体的公民意识.与此同时,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对女性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而传媒工作者的社会性别观念认知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该媒体的社会性别导向,从而影响着公众的社会性别观念。 社会性别观念就是指在承认两性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男女两性具有同样的人格、同样的尊严、均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此次“豫花”事件中,多家媒体的报道内容不仅集体失实,而且在意识到报道失实后,却依然置受众的知情权于不顾继续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受众。重新审视目前的传播现象,我们发现现阶段部分大众传媒至少存在着刻意制造轰动效应、滥用媒体权利、法律意识淡薄等三方面的传播误区。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持,公众逐渐汇集到移动端,碎片化视听需求逐渐增多。诸多新闻媒体也逐渐重视短视频新闻发展,开启矩阵传播新模式,但同时也将新闻事件带到了讨论的平台,赋予公众参与新闻事件的权利。基于短视频平台不可缺少的一环即智能算法,具体分析短视频新闻议程设置的重点、形态及智能算法对其议程设置的影响,亦对应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探究出短视频新闻传播中的受众和媒介间的权利与认知关系,以期为短视频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陈莉  胡启林 《传媒》2015,(10):64-66
体育与大众传媒是一种互动共生的多向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课堂的学习动机、体育消费、体育价值观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建议加强大学生的法制和纪律教育,培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从个体层面探讨突发事件中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在分析不同网民参与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层次回归模型对人口学变量、媒体使用与社会心理因素完成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活跃网民的公众参与意识、群体认同感、群体相对剥夺感、政治效能感与主观规范显著高于非活跃网民。社交媒体使用、群体认同感与内部效能感是网民参与事件的关键动因;事件严重性感知、群体相对剥夺感和主观规范是活跃网民参与事件的动因,公众参与意识、孤独感是非活跃网民参与事件的动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图书馆权利普及现状——从“乞丐入馆案”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权利就是公民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杭州图书馆免费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发表对该事件的观点。通过综合分析网民、媒体及图书馆界对该事件的观点发现:部分图书馆和图书馆人意识到了并局部地实践着图书馆权利,但作为权利主体的公民却对图书馆权利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图书馆界应该借此机会,推动图书馆权利意识的普及,从而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 ,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应的大众传媒在发展水平、普及范围和受众影响上存在很大差异 ,而研究有关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女性的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从广播、电视、报刊三大主要传媒对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受众的影响出发 ,进行调研分析 ,为如何发展并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大众传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各种突发事件乃至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而每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经过了长时期社会不满情绪的酝酿,是众多社会不公平事件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的结果。有些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没有得到政府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的社会情绪却在人们中间潜伏起来,强化着集体记忆,加深着刻板印象。因此,对这些事件的重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PX事件不同,广东茂名PX事件因其线下游行抗议活动及线上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引发社会舆论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媒介联动与舆论衍化过程中,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认知、心理结构深受社交媒体影响,并呈现出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泛化趋势。本文通过对PX百度词条修改事件进行田野调研,并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演变过程与事件中的媒介情景营造、重组与标识等相关联,并具有情感表达压抑化、地理辐射弱化、认知群体分化等特征;在传媒作用下该群体的微政治心理也不断面临话语冲突、媒介权力差异及集群无序等风险隐患,影响网络社会乃至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传播合力角度,提出青年群体“微政治心理”媒介干预进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9):36-42
理解不同类型个体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的参与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网络公共事件的特点与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了大学生群体中人格特质对媒体信任和网络公共事件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参与行为可二分为围观式参与和互动式参与。2.高外倾性群体在网络公共事件的互动式参与中居于主导地位。3.高宜人性和神经质群体更倾向于围观事件。4.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特质影响个体的媒体信任度,而媒体信任度与网络公共事件的互动式参与呈正相关。5.性别和学科背景对大学生网络公共事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传统途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让个体以结网、群聚的方式促使话语权发生转移,公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化媒体具有"先出版后过滤"、"围观式参与"、"三度影响力"等特征,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春雷  姜红辉 《当代传播》2012,(5):39-41,53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觉醒,原先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日益引起关注,其心理问题随之显现并对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其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公众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也理应对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疏导。本文以2010年发生的"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为实证调研对象,将弱势群体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放在较为宽泛的社会变迁背景下考量,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宜黄事件中的媒体表现进行审视,给出媒体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