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为推动我国大众艺术体操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 探讨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艺术体操身体动作练习内容,构建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结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我国艺术体操初训年龄5岁较为适宜;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我国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指标: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为:非难度动作(基本动作)中全身波浪和大舞姿动作适合在7岁以后开始练习,其它各类型身体动作均可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练习内容。随着年龄增长,难度动作级别逐步递增,但在数量和内容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竞技体育是体育组成部分这种观点,我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概念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一般认为,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体育的目的,是体育区别于其它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身体练习就没有体育。但是,身体练习是指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因此把“身体练习”这个词用于体育概念的定义式中,则在逻辑上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协调性的培养,是最复杂、最不容易提高的练习,通过各种舞蹈及徒手体操练习来提 高。主要选择那些需要上、下、肢、躯于、头颈等相互配合的动作,可以锻炼大脑支配身体各部位同步适动 的能力及各部位肌肉运动时的不同感觉。协调性练习的动作应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动作到组合练习, 练习时主要注重肌肉的感觉培养。  相似文献   

4.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幼儿感知身体能力及移动性动作发展的差异,检测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5名3~6岁幼儿(平均年龄4.5岁,标准差0.55年),按照年龄分组测试3~6岁幼儿的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及感知身体能力(使用形象化儿童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量表中身体能力感知分量表),在两个量表信效度检验基础上,采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的差异,不同性别幼儿感知身体能力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不同类动作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验证移动性动作发展对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分量表(PSPC-P)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3~6岁幼儿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显著相关性(r=0.654,P<0.001),与操作性技能有相关性(r=0.313,P<0.05);女童表现出更高的移动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r=0.346,P<0.05);受试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中移动性动作发展较快,操作性动作发展较慢;本次研究中移动性动作发展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1);感知身体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量表(PSPC-P)适合3~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评估;女童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水平均高于男童;3~6岁幼儿的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正向显著相关关系,移动性动作对感知身体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跳跃,是小学生的基本活动之一。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使内脏器官机能得以加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小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以发展,掌握到运动的一些基本技能。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怎样做好跳跃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一、跳跃的概述(1)跳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身体运动技能的协调结合和运动知觉的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重要的课题之一。(2)小学阶段的跳跃能力培养,要讲究科学性、趣味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护工作,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低年级可从某个高度的物体(如台阶、体操登等)跳落下来开始,注意引导学生两手后下方抬起、弯腰屈膝,然后摆动手臂,轻轻跳下来。(3)要逐渐培养小学生对跳跃经验的积累,注重发展肌肉的运动协调技能。一年级可以从练习身体的爬行开始,也可以沿着体操登等一些窄的物体来回走动。这些基于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运动为基础,为以后的跳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跳跃的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跳过一定高度、宽度的障碍物,学会了向下跳、向上跳、跨越等基本动作后,再进一步学习立定跳...  相似文献   

6.
双杠前滚翻的教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杠分腿坐前滚翻成分腿坐的动作 ,是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内容。由于这个动作有头朝下的过程 ,又在一定高度的双杠上练习 ,有些学生掌握动作往往感到困难。经观察分析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动作的目的不明确 ,动作概念不清 ;缺乏肌肉力量和身体各部门间协调配合的能力 ;恐惧心理严重 ,动作表现紧张 ,缺乏身体控制能力。对于如何教好“前滚翻”这个动作 ,笔者谈以下几点体会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开始 ,首先要向学生讲清前滚翻动作可增强上肢、肩带和腰腹力量 ,发展灵巧、柔韧等素质和培养克服困…  相似文献   

7.
根据最近我们的调查了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体操教材的某些动作感到难教,特提出以下几个动作的教法供同志们参考。技巧运动一、从跪立姿势向前滚动:1.动作技术:跪立姿势开始从大腿腹部、胸部依次着地的挺身滚动,其特点是必须以滚动技术来完成动作(如图一)。  相似文献   

8.
3.怎样确定教学计划中的身体练习制定教学计划的一项要求是,由大量的身体练习中选择对教学需要和适合的身体练习。这就需要有可靠的根据,不然就没有科学的准则,就会带有偶然性和主观主义。在体育课教学法中,以及在其他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中,直到目前对怎样选择教材都还很少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在拟  相似文献   

9.
队列练习是进行各种列队、队列动作和队列变换的练习,其特点是练习时必须步伐整齐,动作一致,精神饱满。在体育教学中所进行的队列练习,是根据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特点,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的动作要求。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基本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身体的一般发展,培  相似文献   

10.
知识资源、经验资源、身体练习资源构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知识资源系统由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资源、运动项目知识资源和健康知识资源构成;经验资源系统由学生的家庭生活经验资源、社区生活经验资源和学校生活经验资源构成;身体练习资源系统由单一动作结构身体练习资源、组合动作结构身体练习资源、活动性游戏资源和运动项目资源构成。  相似文献   

11.
在体操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和不断提高动作技能,是体操动作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动作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要想使学生提高动作技能,必须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由于体操动作是一种人为方式的身体练习,因而体操动作技术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动作以质量为前提,讲求动作的幅度,优美和稳定;体操动作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个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也显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阶段,身体发育很快.变化也大。这也是决定其一生体质和智力等能否良好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时期对速度训练反应灵敏.容易提高,效果永1多进行跑的专门性练习短跑教学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车轮跑的专门性练习,目的是体会出的技术动作要领,纠正跑的错误动作,发展腿部力量和动作频率。练习过程中,要求动作正确,放松、规他、逐渐加快动作频率并与途中跑技术相结合。2加速跑在加速跑练习时,注意改进途中跑技术.一次训练可以30~60米5组行进门或站立式起跑,最好要用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提高幼儿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的身体运动方式,本研究将跆拳道动作技术的特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身体素质和身体运动能力测试法、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项目评估法探索开展跆拳道动作技术练习对幼儿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跆拳道动作技术练习能全面刺激幼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提高幼儿的反应灵敏性,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1.动作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的动作.2.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为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3.间歇训练法是指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再进行练习的方法.4.运动技术是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而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112-113,116
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网球教学中运用运动表象训练较技术动作的一般领会来讲,其更能有助于迅速地掌握网球技术动作,也反映了把运动表象训练与身体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只进行单一的身体练习收效更大,此外运动表象训练在网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能力作用,变单一教学信息为多向教学交流,调动了学生大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当前持球突破技术的新发展。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 提出要重视把握突破时机的训练和培养, 突破前的准备要瞬间完成, 突破前的假动作要逼真, 要加强突破中合理身体对抗练习, 并渗透心理教育手段来消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体操动作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力性的摆动动作,一类是用力动作.摆动动作主要是利用身体重力和惯性来完成的,而用力动作主要是利用肌拉力来完成的.从生理学的观点来比较,摆动动作的特点在于肌肉长度变化的速度,而用力动作的特点主要在于肌紧张的程度.但是,上述的分类无疑是一种假设.因为任何一个摆动动作不但有肌紧张的因素,而且也有肌拉力的因素;而用力动作,那怕是使身体由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的动作也好,如果没有肌长度的变化也是无法完成的.静力动作另属独特的一类.所谓静力动作,就  相似文献   

18.
单杠练习,特别是高级运动员的单杠练习,多半由回环动作组成.所以衡量一个运动员这一项的训练程度高或低,可以看他是否会用各种不同的做法和连接方法来完成基本的回环动作.我们在研究回环动作时运用了电影图片分析法,并且考虑到旋转运动的一般力学规律.这种力学规律决定着回环动作的技术,这基本上可归为下列两个方法:(1)运动员借助于身体各环节的相互位置的改变,在回环的前半部尽力增大旋转半径,在后半部则先缩小,然后再增大;(2)身体各环节相互位置的改变程度,决定着由身体的一个环节转移到另一个环节的动量,此外,这种改变是否适时,也决定着回环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法、调查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影响因素、练习原则、练习方法以及发展柔韧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大学生的柔韧素质经过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可以提高的,并能有助于提高运动时肌肉伸展性、肌肉张力、动作幅度、动作质量、动作难度。同时也为高校在健美操运动中进行柔韧素质练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动作发展视角下,依据3~6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所设计的功能性练习方案对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选3~6岁幼儿249人,分为实验组(124人)和对照组(125人),前者完成功能性练习,后者进行常规体育运动,干预时间为24周。通过系统分析法,确定幼儿功能性练习方案的内容、原则及要求,使方案更加科学、系统和实用;干预前后使用TGMD-2量表对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能力进行测评。结果:1)实验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88.09±5.73)分、(79.69±5.77)分和(64.94±9.54)分,较干预前提高(32.37±6.93)分、(30.69±9.07)分和(32.57±8.20)分,变化显著(p<0.01);2)对照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65.51±8.76)分、(54.24±9.19)分和(47.27±11.92)分,较实验前提高(8.80±6.97)分、(6.16±8.70)分和(16.42±8.81)分,变化显著(p<0.01),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年龄段幼儿位移动作得分、控制动作得分及粗大动作总分变化差值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常规体育运动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个别动作变化不明显、掌握不稳定等情况。幼儿功能性练习设计为“动作模块”与“素质模块”,前者将3~6岁幼儿的动作学习系统地划分为3个层次,为教师设计练习方案提供了依据;后者可针对幼儿特定身体素质进行科学锻炼,动作学习中兼顾身体素质的发展。功能性练习对幼儿粗大动作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优于常规体育运动,对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