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人类言语交际中,有些数词超越了确指的范畴,呈现出语义上的模糊性.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词都存在模糊性.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数词的模糊性,分析其现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略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英汉谚语之间也存在差异。从谚语起源和文化内涵方面进行英汉谚语对比分析,希望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的奥秘,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理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3.
刘婉婷 《大观周刊》2010,(37):27-27
隐喻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英汉文化有差异,英汉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结合范例对部分英汉植物词进行对对比分析, 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演变的制约以及词汇所载蓄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存在于英汉文化中的"马"这一寻常事物作为剖析对象,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于"马"的种种表示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基本异同点.马年折射出英汉民族习俗的差异,马的称谓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和词语体系范畴中的不同特点,有关"马"的词汇及习语反映了"马"在不同文化中人文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英汉习语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习语的本意,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特点的借鉴、汲取和兼容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文化的兼容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差异与词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有关词语的翻译技巧,以求源语与译语达到高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王东波  谢靖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08-112
首先,在基于语料库统计和人工内省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制定抓取底表,使用抓取工具Wget从网络上抓取含有英汉对照语言对的网页。其次,通过程序从抓取网页中提取英汉对照语言对,对获取的英汉对照语言对进行后续整理,如去重、格式转换等。最后,把英汉对照语言对存入到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8.
王瑞金 《大观周刊》2011,(35):24-25
隐喻是一种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人类以自身结构去认识世界的人体隐喻也是隐喻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人体中首、尾也是经常被用来指代时间、空间等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head(苔/头)和tail(尾)隐喻的不同,揭示了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共性及个性,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家柳 《大观周刊》2012,(50):367-367
由于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差异,以及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等客观原因,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行文上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其语法,以及句子结构。其中主语的选择最为明显,也最能体现两种语言的行文习惯,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一般而言,英文句法结构严谨,以“形合”组织语言,表达意思,因此其主语地位明确,突出。而汉语句法结构松散,短句较多,以“意合”组织语言,传达意思,其主语成分多样,地位处次要。本文分别就英汉翻译中英文几种主要句型的主语确定来谈论上文提到的现象:即英汉句法架构在主语位置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浅议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入手,通过英汉思维形态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对比,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人从事翻译工作的影响,进而探索翻译中排除固定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文章里,我打算谈谈报纸上常见的语病:一是重复,二是残缺,三是成分并列不当.举最近让报看到的一些病旬作例子,略加说明.一、重复重复是文章通病,不必要的重复,会使得语言嘱嗦,拖沓.人们谈文风,都说文章贵乎简洁,写文章也要够究节约.这都是针对着重复的毛病而说的.重复有两种,一是字面上的重复,一是意义上的重复.字面上的重复例如:  相似文献   

12.
彭静 《新闻世界》2010,(9):55-56
本文通过对衔接理论和研究的探索,来阐述衔接机制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中英文报刊广播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称照应在这种特殊文体中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3.
梁芸虹 《大观周刊》2012,(21):25-26
体态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分类和重要的功能,重点强调了体态语在英汉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相互接触的不断提升,英语在国际交流与传播中的语言强势对汉语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媒介话语语料分析了其对汉语影响的语法欧化特征,并由此论及其影响汉语语用和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语言学而非翻译学的角度去分析英汉对应语的语义不对等现象,学界研究不多。本研究以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即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关系作为理论前提,通过比较英汉对应语之间的关系,构建英汉对应语"对称"模式,引入英汉对应语"不对称"概念。然后,用语义参数"X"表示英汉对应语的语义共核,以英汉动植物对应词语为例,对对应语不对称现象进行词汇语义学阐释和分类。  相似文献   

16.
张郁 《大观周刊》2012,(41):37-37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具有的文化色彩是非常浓郁的,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在这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好的消除跨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7.
潘维 《大观周刊》2011,(14):220-220
歧义是从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常会遇到的一种问题,是个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常见的语言现象,歧义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层面。歧义也是引发幽默的主要语言手段之一。本文将主要列举一些由歧义带来的幽默与歧义出现的一些简单原因。  相似文献   

18.
程帅 《大观周刊》2010,(46):23-23
本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黄与yellow”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学角度比较其在两种异质文化中语义上的异同:探究隐藏在语义背后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视角等作用下黄理解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大多数图书馆按文献语种将其归入英语读物类,这有悖于分类标引以学科而不是文种作为首要区分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标引人员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的文献语种、英文题名、原著责任者等项著录时,应仔细推敲,避免出现遗漏、重复、偏差。  相似文献   

20.
汉英两种文化的截然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社交称谓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了解并分析这种由文化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对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从语用对等的层面正确地翻译社交称谓语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