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众文化视野中,“审美狂欢”表达了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认同,而“审美疲劳”则意味人们对当代感性文化的抗拒。解读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狂欢”与“审美疲劳”,能够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当代感性文化并为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热点,其实质上是精英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结合。这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职责的“主流文化”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即如何通过大众传媒,实现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领引,这应当成为“主流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何为"大众"?     
文章对“大众文化”中“大众”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历史溯源,在中西文化语境的背景下,探求“大众”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当今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富于“人民性”的文艺作品变得不再常见了。这种现象直接损害了作为低收入群体的普通民众的文化权益。“大众文化”的兴起,非但没有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拉大了文学艺术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现实距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二十年来的大众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显著的通俗性和平民性。目前大众文化流行,却受到精英文化的阻击,出现了“合法性”危机,精英文化应该给大众文化更多的生存空间,精英文人应该给大众文化更多的宽容理解,在强调文化的多元格局下,希望更多的精英文人理直气壮地参加大众文化产品的制作,来对抗外来势力对中国大众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6.
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解读,韩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被大量观众“消费使用”,是因为韩剧较好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娱乐渴求心理”、“社会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化差异好奇心”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超级女声"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彩萍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1):55-56,59
“超级女声”是一个文化符码,它制造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娱乐神话,显示了大众文化在当下巨大的渗透性和煽动力。  相似文献   

8.
李羚 《现代语文》2007,(3):62-65
本文通过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及电影的研究,探索在这部畅销作品必不可少的现代商业运作之后,其内部潜在的深邃的文化内涵。以此可见,即使在大众文化泛滥的当下,那些包蕴着本民族深厚文化传统的优秀作品还是能够脱颖而出,跃为经典之作的。  相似文献   

9.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卓康 《时代教育》2007,(7Z):144-144
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语文教学不可避免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思考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利用大众文化作为教学资源的问题,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应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的日益发展已经使地球进入到了一个“村落化”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引发了社会结构、知识本质和文化(教育)形态的深刻调整,这种调整来自方方面面,而对于文化(教育),尤其是大众文化(教育)的影响尤为巨大。因此,对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消长关系及其前者对后者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应成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文化学界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2.
择取与化用     
当我们在讨论大众文化该不该进入课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隐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大众文化已经进入校园,存在于课堂,“堵截”、“回避”都无济于事。我想,惟一可行的做法是“拿来主义”,有选择地拿来,再帮助学生消化利用。 对于浩繁纷杂的大众文化,教师首先应该加以过滤,进行择取,把大众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引进来,使其成为传统课堂教育的拓展、主流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例如通俗文学中格调清新、语言优美、歌颂美好人性的作品。即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不必谈“武”色变,如果正确引导,还是会有所获益的,像小说的语言、善恶观、正…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本中的“功能”与“合法性”关系是当下西方文论界较为关注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变为研究对象,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同一个故事其文体的变迁、叙事的变化所蕴含的则是文本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嫱变又不断驱使着文本在真实意义“合法性”上的递减。进而笔者从具体的文本研究入手,厘清其根本动因在于俗文学(故事)处于“大众文化”语境下发生的叙事变迁。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名,它以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生态危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超级女声》娱乐节目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本文试就这一现象谈大众审美文化在当下所具有的五个表征,透视高雅文化“虎落平阳”的内在原因。同时,剖析大众文化“如鱼得水”背后潜藏的文化虚无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精英主义式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维斯到威廉斯、霍尔、费斯克,英国文化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威廉斯对“文化”这一关键词的重新阐释,一方面,把文化的观念从体制化的传统封闭中解放出来,赋予其以鲜活而复杂的思想和体验;另一方面也表征着他们对传统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消解。受之影响,我国学界10多年来的文化研究也走过了从“大众文化”到“媒介文化”的转变。分析这一转向,不仅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而且对推进我国当代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一书引领学术前沿,拓展研究视角,注重研究方法,秉承实践精神,注重现实关怀,采用跨学科以及“语境化”的研究方法,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坚持构建与批判并举,从多维视角对大众文化与传播问题予以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关于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是由大众文化的两面性特征所造成的。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注意符合语文性、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等问题。应用大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以口语交际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读”、“写”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阐释“新美学”流行的语境及其出场的历史的现实的机缘,结合美学思想史对其作了剖析。大众文化语境中美的内涵及显现形态发生了转向,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当下社会运作的“组织原则”。就其精神风格而言,它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修辞;究其价值底蕴,这种新生成的美学受制于现代技术(技术—审美的),它借助技术揭蔽的力量大肆流行。表面的审美膨胀掩饰着内在价值的迷失和“乏力”。  相似文献   

20.
两种经济理论是费斯克对“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阐述:文化商品是在这两种经济领域中流通的,金融经济流通的是金钱,表征统治的力量;文化经济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显示了消费者的解码差异。该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性意义是:大众文化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大众文化是一个斗争的场所、符号的战场;大众文化是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