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的谎言     
庄严 《家庭与家教》2005,(10):20-21
“就算恨我一辈子,也绝不让她现在知道真相”吕明华因车祸溘然去世,妻子罗真英悲痛欲绝。悲痛中,她突然想起了女儿。“再过10天娜娜就要高考了,她要是知道了,考试肯定完了。”从医院返回的当天下午,刚把灵堂搭好,“是否通知吕娜”马上成了全家人面临的难题。在和亲人商量、考虑  相似文献   

2.
顾明 《上海教育》2002,(12):26-29
沈女士今年30岁,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所小学的教师,教高年级数学。她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丈夫钱先生,今年33岁,是一名公务员,女儿潇潇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一家人原本和和乐乐。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一年半之前,一次意外车祸给了沈女士一家很大的打击。沈女士住进了医院,还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车祸发生时潇潇并不在场,但是车祸却在女儿心里留下了“后遗症”。当前难题沈女士的女儿潇潇原本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还非常喜欢小动物。许多与她同龄的小女孩见到生人  相似文献   

3.
19年前,秦文康外出卖菜时遇上车祸,右脚落下了残疾.当时,他的女儿只有一岁多,妻子却绝情地提出了离婚.19年过去了,凭着父亲对女儿的爱,秦文康不仅成了当地有名的"蔬菜大王",而且还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个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获奖的"才女"!  相似文献   

4.
去年高考,16岁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并获得了1万元的优秀新生奖。面对女儿的出色成绩,亲朋好友都惊诧不已:你们是怎样使孩子这么优秀、出类拔萃的?  相似文献   

5.
同圆一个梦     
一个编织着三好学生梦的9岁半女孩,在新年的第二天,被无情的车祸夺去了生命。悲伤的父母,毅然拿出为培养女儿积攒的2万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立三好学生基金。他们为的是鼓励今天的孩子努力上进,更为了和女儿刘泱——  相似文献   

6.
端木 《教育》2009,(27)
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还是可以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  相似文献   

7.
为了女儿,我违背了当初不嫁的诺言2000年,一场车祸夺走了我丈夫的生命。从此,我同女儿李婷相依为命。从那时起,李婷就是我生命的唯一亮点和所有意义,为了女儿,我许下了不嫁的诺言。也为了给女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奋力打拼,很快成为长沙市一家商场的部门主管。一直以来对于备受关注的少年留学生我只有耳闻,没有目睹。这几年来,我不断听说身边有同事、朋友将刚刚读高中(甚至更小)或高中毕  相似文献   

8.
有问有答     
女儿应该跳级吗? 家有一女,年方10岁,今年上五年级。上周我们这里最好的一所民校搞选拔考试,女儿参加了,没想到成绩合格,考得很好。问题来了,如果女儿明年去上初一,那六年级就不能上了,意味着跳级,初中能跟上吗?心智成熟吗?如果不跳级,明年万一失手,考不了这么好的成绩怎么办?真是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9.
在女儿刚开始上高三的时候,有了一个去美国的机会。我当然知道,在高考之年脱离中国教育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以女儿的成绩,考上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是有一定把握的。可去美国,骤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英语教育体系,命运难以预料。反复权衡之后,我说明种种利弊,让女儿自己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决心“走”,我和女儿其实各怀鬼  相似文献   

10.
宋美玉一生经历坎坷,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这一生都只能在双拐的支撑下艰难移步。因为残疾,她失去了高考的机会,虽然她的成绩一直排在班上前三名:因为残疾,高中毕业后她在家待业6年才得到工作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后来她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为了不让自己失去的东西也在孩子身上失去,这位双腿残疾的母亲用双拐为女儿宋爽撑起了一片母爱的晴空。宋美玉认为,自己身有残疾而心却不能残疾,在女儿面前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母亲形象,让女儿看到一个历经千辛万苦仍能微笑对待生活的妈妈。这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宋美玉。宋美玉的家庭非常困难,丈夫也因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残疾,而且夫妇俩先后下岗在家,但夫妇俩尽可能为女儿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宋爽3岁的时候喜欢用彩笔勾画小花小鸟,为了不让孩子心中的向往破灭,宋美玉拄着双拐带着孩子参加了少年宫的绘画班。宋爽4岁时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美玉又毅然让孩子参加了手风琴学习班。  相似文献   

11.
如今各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值都很高,目标只一个:重点高中--名牌大学! 金馨妈妈隔几天跑一次学校, 了解女儿的学习情况。我说金馨学习自觉性强,成绩也不错,你放心好了。我的意思是叫她别跑来跑去,要相信孩子。可她还是跑来跑去,甚至跑去教室扒着门缝看女儿上课,全部心思都在女儿身上。看女儿上课自然也听老师讲课, 物理老师上课讲自己3岁的儿子不肯上幼儿园,每天早上她和儿子都有  相似文献   

12.
张桦 《高中生》2012,(21):48-49
三步敲定高考志愿女儿正在攻读研究生,回想起女儿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至今仍让我胆颤心惊!那年不顺,正值高三春季,女儿却大病住院,耽误功课月余。我劝女儿说当年高考就算了,索性养精蓄锐来年再战。女儿不同意,她说不能以时间换空间,要捷足先登,今年只要能考上二本院校,她就去读。我同意了。因为女儿报考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且专业分超过本科线,按艺术类报考,录取时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女儿又是少数民族,报考民族学院应该更有优势。高考成绩揭晓,女儿考了 498 分,艺术专业分过了本科线,全家皆大欢喜。可是临到填报志愿时,  相似文献   

13.
姜静  姜超 《大学生》2012,(17):36
因为女儿高考,我失眠有一阵子了。我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直到现在,我也没办法说得清楚得知女儿高考成绩时的心情,震惊、气愤、忧虑,还有……她的成绩比三本线高8分,完全不是高考前稳定在二本线左右的水平。查到分数的那天,女儿就蜷在沙发的一角,自顾自地看着手机,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她心里肯定不好受,可是看到她  相似文献   

14.
张京原来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一中的一名教师,2000年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后,为了给女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同妻子和7岁的女儿乐乐举家移民到了葡萄牙。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葡萄牙因为女儿竟然数次惹上了大麻烦!  相似文献   

15.
李志胜 《家长》2014,(1):16-17
正为了确保孩子不留遗憾,更是为了增加她们的学习动力,使她们能考上的本地一所著名大学,我决定拉着孩子到这所大学新建的校园里去看看,以期给她们心底的大学情感"预热"一下。早年学习不努力,结果到高考时被挡在了大学校门之外。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憧憬愈发强烈,然而时不再来,我只有把梦想化作希冀,寄托在孩子身上。今年我的两个女儿将一块儿参加高考,她们成绩  相似文献   

16.
邢标 《物理教师》2010,31(4):52-53
1见怪不怪的现象 据笔者连续对2007、2008、2009三年所任教学校学生物理学科高考成绩的跟踪调查,不难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只有近60%的学生最后参加高考物理学科的成绩和该生在校的平日成绩相关度较好,有近40%的学生最后参加高考物理学科的成绩和该生在校的平日成绩出现较大错位.即平日在校物理成绩平平甚至更低的学生高考物理成绩会一鸣惊人,平日在校物理成绩优良甚至优异的学生高考物理表现“失常”,甚至有个别学生一落千丈.  相似文献   

17.
距2010年的高考已不足100天。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要怎么复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复习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能力培养上都更赃近高考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有研究过去,细心研究2009年的高考,必将给我到2010年的备考带来直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家庭教育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家的真实故事:女儿上小学5年级,很要强,成绩不错。爸爸妈妈为了使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得更牢更好,提出了一个奖励措施——每门课考试85分以上奖励10元,90分以上奖励20元,95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5,(9):14-14
1987年出生的王思涵,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相似文献   

20.
走出尴尬     
调查显示,近几年上海市的语文高考考分,2000年120分以上(150分为满分)的考生占1%强;2001年120分以上的考生仅仅占0.4%。如果提高一点标准,2002年近9万考生中成绩考出130分以上的,只有区区7人。而另一项统计显示,沪上一些重点中学理科班里,高考数学平均成绩可达130分,物理平均成绩也可达125分左右。高考文理科成绩悬殊,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语文学习存在投入高、考试效益偏低的现象,影响了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亟待走出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