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诚者,待人诚实,处世真实;信者,讲信用,守承诺,重信誉。诚信者,诚实而守信也。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提倡。《论语》中对如何使"天下有道"提出了要求,在它的诚信的教育背后隐含的就是"诚信"的缺失。文章分析了《论语》诚信思想的特色,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诚信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李娟 《教师》2012,(7):104-105
"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言行负责任的伦理规范,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诚实,为人真诚,诚恳待人;"信"是信用,取信于人,信任他人。然而由于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了学校诚信教育相对缺失,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勇 《中国研究生》2009,(12):50-52
《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敦颐《通书·诚下》中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诚信是指诚实和守信,是人类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001年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将诚信列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信"包含于儒家的伦理范畴,是儒家文化中实现"仁"、"义"等道德规约的必备条件,同时与"诚"、"义"意义相近互通,是儒家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说文解字》中对"信"的解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为"诚实"、"讲信用",这也是《论语》中"信"所使用的核心义项。而在英语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对《论语》中"信"的翻译在不同意识形态操控下呈现出了多样性,鉴于翻译这一行为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论语》英译本中对"信"的翻译进行甄别,以便真实、准确地传播传统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吴媛 《文教资料》2011,(13):4-6
《论语》中多处记载了孔子关于诚信方面的话语,说明孔子非常重视诚信这一道德品质。诚信是人之根本,是人之为人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人类由于相互需要而进行交往活动,而诚信是人类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点,只有诚实守信才可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诚信能够维持社会存在并且促进社会发展,统治者若要很好地治理国家,稳定社会,必须先"取信于民"。本文从立身之道、交往之道和治世之道三方面来说明诚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教育部修订,自2004年9月1日起执行的《中学生守则》第九条要求:"明辨是非,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另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4条也要求:"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显然,《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将诚信作为学生规范来培养。  相似文献   

7.
从考试作弊现象看高校诚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考试作弊行为是大学生缺失诚信的具体体现。应加强教师诚信道德教育,以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示范,在"两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入诚信教育,开展诚实教育的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诚信素质,同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9.
关于“诚实与信任”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于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教材首先将“诚信”的概念界定为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次,正式提出诚实与信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以下是对“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命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茜 《华章》2011,(36)
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有一位外国专家曾讲过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政策.”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而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阶段,一些商家在开展网上业务时出现了诚信缺失.本文归纳了网络购物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的一些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目的是倡导营造安全的、诚信的、良好的网上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语》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儒家经典,它在教学领域有许多精髓的见解,其中既有对学习与道德修养相互作用的论断,又有对治学态度、为学方法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深刻阐述。这些教学之道不仅在当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到现在仍然有其宝贵的借鉴价值。它没有因离我们时代久远而影响其生命力,而是随着历史的推进益发闪烁出智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孔子知识渊博,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位旷世大儒,他用他的一生阐释了“好学”思想,弘扬了“好学”精神。从孔子求学的信念、求学的目的、求学的态度、求学的方法、求学的品格上剖析他的好学精神,还原孔子在《论语》中的好学形象,以期能对当下教育改革提供点滴启发。  相似文献   

13.
宋代已名列"四书"的《论语》具有普世价值,对语言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文章以"巧言"、"美言"为切入点,解读了孔子在仁德、忠信标准下对"巧言"、"美言"否定的同时,对语言美的重视和对慎言择时的提倡,从而全面感受《论语》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思想中,对诚信伦理高度重视,强调由诚生信,由信显诚。诚信不但是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也是统治者立身行政的政治要求。在现代社会倡导信用系统建立建设的同时,弘扬儒家自明自律的诚信伦理思想,两者相得益彰。这对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般都解读为"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同他们共处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伺候的"、"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难对付的"等等,大多视女人为卑劣小人,极度鄙视和憎恶之。这样的解读其实是对《论语》原意的误解,也与儒家思想情感不合。将此句理解为"只有部分女子和老百姓是要谨慎教育的"似乎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自学考试是一种由政府主管机构、助考助学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考生等互动的社会活动。诚信是实现有效运作的基础。在近三十年的运行中,诚信失范行为频繁发生,偏离了自学考试的初衷,造成了社会的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诚信失范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控制诚信失范的对策,旨在化解诚信危机,提高公信力,以维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促进其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千年以来的儒家经典,或者高高在上地被奉为宝典,或者在"打倒孔家店"的喊声中被践踏。然而,太多人只是看到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伟大,却没有发现《论语》中讲述更多的其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种互动的教育中不断阐发人生态度的语录。本文拟以《论语》中孔子和弟子的问答互动或者孔子对弟子的各种评价为文本基础,从财富地位、识人交友、敬事尊长三方面阐述儒家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的宗教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生活方式等等各个方面,甚是丰富。就教育来说,《论语》谈的也是很全面的,提到有关"学"的字眼就有40多处,体现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原则一直泽被后世。"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主要是从教育目的这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发觉古人在学习的内容、心态、方式方法及其最终目标上与现代人差异甚大。古人那种超越功利而又直指内心,为着完善自我人格的纯正的"学",与我们现代人讲效益、求快捷、重物质的"学"可谓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在《论语》学说中,德性成为关切的中心、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孔子那里,人生的一切生命实践、为人之道,皆为“学”也。《论语》中“学”的范畴充分诠释了一个人一生所成就的全部就是德性的实践,以“学”的范畴辐射到“仁”、“道”、“礼”等主要范畴。因此,《论语》中的伦理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依照“学”来构建的。“学”贯通“礼”、“仁”、“道”,是诠释孔子伦理思想的最根本范畴,具有独立的意义价值。“学”的过程即是成仁(人)的过程,而成人的层次是不断提升的。“学”可谓是生命本身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