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矛盾的世纪,这期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矛盾的世纪造就了矛盾的文学精神,由此带来的是不同文学流派的不同文学观。从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到新月社、语丝社;从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都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段不俗的历史,尤其是启蒙文学与反思文学,更是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的一次浪漫回照。  相似文献   

3.
左翼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总体构建进程。左翼文学的基本特质,即社会化创作倾向、理性思维之光,平民意识与底层叙述,直面人生、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艺术和文学分别借用不同的情感符号体系,来展示人类在不同世代的情感本真存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之下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文学依然新鲜活泼地存在着。纯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化现象在当代逐渐被颠覆和消解,并不能说明文学行将消亡。从纯文学到大文学正是人类学意义上文学精神的自我回归,中国未来的大文学必然会在民族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接受外来文化以及不同世代生活经验的刺激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演绎,也无论它是出自精英文学作家之手,还是出自草根民众之手,只要它自由地、自然地、本能地、本真地敞开了斯时斯地的情感(性情),那么,它都是既有中国品位又有时代气象,且与其他民族文学相互情意沟通无碍的中国大文学——多元共存的人类大文学生命实体中必要的生命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呈现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出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新左翼文学"思潮兴起,对它的研究因其当下性、时代感强而备受关注,但也存在不少分歧,主要表现在中国目前有没有新左翼文学、新左翼文学的外延与内涵、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的关系等三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域文学是围绕黑龙江的地域存在所发生的文学活动,现代性是黑龙江地域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渤海文明的消亡是黑龙江文学的一次断裂,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现代性文学的发生是在20世纪初期,其背景是黑龙江进入了全球化视野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文学关注人生、教化社会的强大思想传统与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交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基本风貌。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滥觞于19世纪末科学主义语境中的"写实"风潮。"五四"十年中,鲁迅、文学研究会及乡土文学作家群引领风潮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化"模式的历史性铸造,标志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美学精神的凝成。经30—4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50—70年代的政治蜕化,世纪末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潮浸润下,现实主义文学重新恢复她应有的美学品格。直面人生、以积极干预社会—政治文明构建为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民族文学标志性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是多元复杂的,一方面是法国大革命所激发的自由民主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一方面是大革命后宗教精神的复兴对文学的影响和作用.宗教精神在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体现.宗教精神介入文学对19世纪文学发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精神信仰、开拓了新的视野和促使作家们重新发掘民族文学传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重庆文学史"的学术支点问题谈"全球化"语境与地域文学史建构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就此关系探讨"全球化"语境下20世纪中国地域文学在建"史"上可能出现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0.
依饭经文是仫佬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在文学地理学的视阈之下,地理与文学的关系属性贯穿于经文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艺术方式、价值意义之间,于地理—文本—艺术的研究范式中发掘经文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学地理学观念,不仅突显出民族民间文学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借鉴意义,而且昭示了以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民族民间文学的广阔空间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5,(9):61-67
地域文学研究近些年来颇为学人所瞩目。其本身是一个传统的话题,自《尚书》以来即有对中华各地域自然及人文风貌的描述。近现代,以梁启超为首的一批学人也多倾注心力。地域文学研究的视角不独为文学研究者所嗜好,在相关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的领域,地域文化也显示了新兴的生命力。立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对21世纪前后的相关论述整理汇评,从地域文学之源、地域文学研究由都邑向地域方向的转移、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旧两个研究思路等角度对文献予以论述,以期在新的理论包围中认清自己的文学研究本位。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最初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学术界,它作为一种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哲学、传媒学、文学等的理论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其旨在对当下现实进行全方位切入的话语方式,使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研究发生重大转型,由此也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期,研究者并未真正有意识从地域文化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是梁启超、王国维特别是陈寅恪的研究却已基本确定了本世纪唐代“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1949年后至1976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本质上的变更。在十年浩劫期间甚至数量上也呈倒退趋势;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特别是最后十年,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唐代文学可谓一个热点,论著层出不穷,并且波及下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25-130
地域文化是理解当代抗战文学的重要视角和理论资源。地域文化是抗战时期文学重要的发展和存在形态,是当代抗战文学审美表现的重要因素,是当代两岸认同交流的重要资源,也是战后抗战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理解抗战文学,具有文学阐释的历史合法性、审美性、跨域性与文化再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裕固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人口只有一万余人却有着丰富的文学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裕固族作家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可以发现裕固族作家文学经历了八十年代初潮期研究的基本空白,九十年代涨潮期研究的开始活跃,21世纪以来续潮期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大致轨迹。通过对裕固族作家文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本文探讨了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以及研究的一些缺憾及原因,以期新世纪在新老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进裕固族作家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经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指出在三度窨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既是一种期待,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从不自觉到自觉,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跋涉。从陈衡哲、冰心、庐隐、丁玲,到萧红、张爱玲、梅娘,再到张洁、张抗抗、铁凝以及陈染、林白等等,其间有数以百计的女作家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她们的创作始终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呈现着多元的形态,使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表现出完整的学术姿态。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多元形态,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所凝聚的文学规律,具有一种包容精神。“女性主义”不能涵盖、也不能代表中国女性文学的主体精神,它只是女性文学的一翼。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文学流变的历史过程考察,似乎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系空前的密切无间,难怪有的研究者断定有什么文学思潮就有什么形态的文学流派,甚至视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浑然一体,难分难解。强调新文学流派与新文学思潮的关系如此紧密,就一般意义来说,并没有可挑剔之处,不失一种明智的学术眼光;然而深入地予以考察,便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全是线性的因果关系,而是相当复杂深微的,值得认真地探究。列宁曾说过,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通过新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的研究,无疑可以揭示或发现中国新文学流派生成与发展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