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影视艺术是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结合的产物 ,但一个专事影院 ,一个步入家庭。它们有共性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但更有个性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它们都在发展 ,但后来居上 ,中心位移 ,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2.
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人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所说的“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相似文献   

3.
胡磊 《成才之路》2009,(35):83-83
进入新的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文学终结论”等等的“终结论”思潮.这股思潮对文学艺术脊;中击很大、它像“梦魇”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如何面对这种现实?这股思潮何以存在?它是否预示着文艺的终结?这迫切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予以理论上的回答本文首先分析了“终结”论出现的历史文化语境,认为它的滋生与发展,是与高科技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指出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表明,随着各民族诗意的生存方式和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丰富、发展和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萌发与消亡、起始与终结,是一种带有规律的现象、我们需要的主要是以清醒的、冷静的头脑,面对中外文艺的实际,从不同的层面上去认识“终结”论的方方面面。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奇葩她因人而存在,为人而存在,只要有人类的存在,就会有文学艺术的存在“艺术的终结,恰恰是艺术新生的起点,艺术的黄昏则是艺术的黎明的前夜”在新的世纪,文学艺术必将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传承与创新     
《中学理科》2009,(10):8-8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相似文献   

5.
传承与创新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此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的:“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模仿。”  相似文献   

6.
“飞白”,原为一种书法艺术,笔画中间露出一丝丝的白地:无墨,断丝。其目的是让观者从有限的“书’中体会无尽的美,充分体会出书者的心境,达到“无处尽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后来,诸多艺术形式也借鉴并运用了这种艺术。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理应也要体现这种审美追求,让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动静结合,营造课堂间的“空白”、“间歇”,便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飞白”艺术。  相似文献   

7.
金鸡五咏     
钟琴 《中国德育》2005,(2):79-79
“雄鸡一唱天下白”。鸡是曙光、朝霞、太阳的引导者:在茫茫的黑夜,在岑寂的荒郊,一声鸡鸣,给多少焦灼苦涩的旅人带来温暖与希望!于是,有了“晨鸡唱不绝”的欢愉,有了“鸡鸣茅店月”的诗情,有了“鸡唱千门晓”的兴奋,有了策马扬鞭的精神,有了直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勇气!鸡是有生命的号角哟,以不绝的强音鼓舞开拓进取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身与竹化”是苏轼艺术创作论的经典之笔。它回答并解决了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创作构思时感情的注入问题和在具体描绘形象时“我”的隐藏和跳出。而“我”的跳出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无我之境”极相似。所谓“无我”,是“我”从具体的形象中跳了出来,做到“我”与“物”溶为了一体。“身与竹化”,竹中有我在焉。故“无我之境”实乃“有我之境”也。  相似文献   

9.
为了教育学生,教师常常要用到批评这个手段,但操作不当的批评常会使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因此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请看一位女教师的做法。初三学年刚开学,她就发现班上的女生普遍迷上了打扮,就专门召集女生开了个班会,并在班会上还讲了个故事。她说:有两个女孩儿在一起争论,花为什么迷人?第一个说,“因为花美丽!”第二个说,“因为花芳香!”第一个说:“蜜蜂是冲着花的美丽来的!”第二个说:“蜜蜂是冲着花的芳香来的!”第一个说:美丽迷人,它是一道风景!”第二个反驳:“可美丽挺无奈,说败就败!”第一个挺生…  相似文献   

10.
欲露先藏     
①什么是欲露先藏:先看一个具体例子——《错误》:一个父亲带着他七岁的儿子到一个餐厅吃饭。两人很有兴致地吃着。突然儿子说:“爸爸,我有句话得和你说。”“有话吃完再说,啊。”“不行啊,爸爸!”“又来了是不是,吃饭时总有说不完的话,这习惯坏。”“爸——,我是您的儿子,这话重要……”“你还是爸的乖儿子呢!”说着,父亲夹了箸菜塞到儿子嘴里,“没有比吃更重要的。”之后,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艺术创造文化”的命题,并认为其“创造”的可能来自于艺术可以作为“文化”的“主体性”来予以指认,由此进一步提出“艺术文化学”所研究的应当是艺术之于文化的多种可能性。文章对中外有关“艺术与文化关系”的代表性论述进行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存在诸多“异化”现象,如课程目标功用化、课程内容空心化、课程实施虚无化等。为避免艺术课程异化,就必须让艺术课程观回归,即要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就是艺术,它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这种价值是其它任何课程不能僭越和取代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艺术课程应是“无用”的、“美”的、“体验”的课程。同时,为了实践这一回归后的艺术课程观,应采取以下对策:从“成人”的角度认识艺术课程;以“专业”的方式实施艺术课程;从“开放”的体系评价艺术课程。  相似文献   

13.
“留白”,作为中国画创作艺术手法,营造了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赋予作品无穷的魅力,给鉴赏者留出了想象的一片蓝天,为艺术鉴赏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综合艺术,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演绎,去“补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当运用“留白”手法,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课业负担重可谓是一个顽症。据说,近二十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为此下发了几十个文件。但“重负”依旧,屡禁不止,顽症久治不愈,甚至愈发严重起来。   导致“重负”的“病”因多种多样:有学校的,有教师的,有家长的,有社会的,甚至有政府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还有图书出版、发行、销售部门的;有教育观、人才观、办学观问题,也有考试 制度、用人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的问题。然而,我们认为最根本的“病”因有两点:一个是“僧多粥少”,一个是功利价值观的驱动。   “僧多粥少”,即教育供应满足不了教育需求。供不应求就…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他独特人文艺术精神的载体,也是其挖掘东方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大胆尝试。丰子恺书籍设计风格体现独特的“仁”、“诗意”和“童真”,并在设计上提倡自定义的“美”,“图案化”设计手法,具有现实意义。对克服当今书籍设计中的“商业味”过重、“从俗”风格设计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文学大师巴金一再声称自己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只是“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高寿已至人瑞的巴金,仍然有颗年轻的心,晚年的他在“病中”坚持“随想”与“探索”,正视“往事”,痛痛快快说“真话”。■世纪巴金的人生旅程,是一部“做人”的历程,他的每一张稿纸上都是在“讲真话”中显示出他的“真诚”,“把心交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几次留日、留欧热潮过后,国人的油画艺术观也已经初见倪端。在政府的推崇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官方艺术,或者说是主流艺术,不过其他诸如刘海粟、林风眠等颇具现代之风的艺术样式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一批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也在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画戏剧人物见长的关良,优秀女画家潘玉良等。在此期间,这些向现代派学习的从艺者集体开创了一些艺术团体,如“决澜社”和“摩社”等,而最有影响的就是“决澜社”了。  相似文献   

18.
艺术品的当代变异包括“泛艺术”、“装饰化”、“反艺术”,是对待传统艺术的认同与背离.艺术品当代变异在艺术表现、审美接受方面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当代艺术品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与大众审美接受的宽容性,并且对代言当代人内心世界为当代人服务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艺术品当代变异也具有“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充分把握“新秀课”的特点“新秀课”教学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异地教学,对学生不了解。二是具有竞赛性质。参赛的选手,是经过学校、片区层层选拔上来的,都极具实力。三是授课的对象中有评委。平时,一节课的优劣多是自己评价,而“新秀课”的优劣是由评委根据制定的一些规则进行综合评价的。首先要重新学习和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教育专家在前人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人们已经认识的教学规律,具有一定客观依据,并经受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若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就必须遵守这些原则,“新秀课…  相似文献   

20.
音乐素有“心灵的体操”之称,它带给人们的享受在孔子那里就有经典的阐释——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以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古希腊,数学、音乐、体育是必修的三门课。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音乐逐渐普及,艺术考级也随之兴盛起来。“艺术考级的作用不可低估”,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江对记者说,“艺术考级不仅可以检验师生的学习教育成果,而且也促进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