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2):6-7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4):18-19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3):14-15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1):9-11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提起吕洞宾,妇孺皆知。在武当山、泰山、青城山等名胜之地的庙宇里,都供奉有吕洞宾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身背的宝剑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剑,练的剑法为纯阳剑法。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法行侠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6.
提起吕洞宾,华夏大地上妇孺皆知。在武当山、泰山、青城山等名胜庙宇里,都供奉有吕洞宾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身背的宝剑格外引人注目。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剑,其练的剑法为纯阳剑法。事实正是如此。吕洞宾一生与纯阳剑相依为命,靠纯阳剑法行侠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吕洞宾并非虚构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位有史可查的侠义道人。翻开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道教史,人们不难发现,吕洞宾是一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而且在道教的传承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据史料记载,在宋宣和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宋徽…  相似文献   

7.
沙明熙 《武当》2009,(5):13-14
李景林是武当丹派第十代宗师,精武当剑法,技超群伦,被誉为“剑仙”。据李公大徒弟、先师杨奎山(林甫)说:当年先生(李景林)练剑时,主宰太极,步行八卦,身与剑合,剑与神合,龙飞风舞,于无剑处,处处都是剑。  相似文献   

8.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9.
拍节教学法应用于初级剑教学,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初级剑教学在原剑法步型有名称、进退方向有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动作节奏有拍节的完整教学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剑法、步法的拍节教学 拍节教学的第一步是使基本技术动作准确。规范、连贯。初级剑具有动作名称形象、准确的特点,每个动作名称均由四字组成,前两字为步法,后两宇为剑法。拍节教学是将动作的名称和动作的节拍结合起来。如初学剑法时,教师可按动作节拍喊“1、2、3、4”。本着方便记忆,区别剑法,快慢结合的原则,将剑法按拍节编成若干个小…  相似文献   

10.
吴志泉 《武当》2008,(8):52-54
丹派武当剑源流 武当丹派第八代传人张野鹤道人,道号“还丹子”,绰号“碧月侠”,在清同治八年,将武当丹派剑法单传秘授给道号“龙丹九儿”,绰号“踏雪无痕”的十五岁少年宋唯一,宋公始成第九代传人。  相似文献   

11.
李康 《武当》2003,(11):46-47
近来拜阅署名“青城老谋子”的《真有青城剑仙派?》(以下简称“《真》文”)一文后,心中产生以下三种想法。一是《真》文不是一篇真正学术交流的文章,而是在争“青城”之名;二是剑仙功夫作为一门东方绝学,不应该、不可能、没必要普传,只宜保持一缕不绝的授受状态可也;三是应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和角  相似文献   

12.
刘敬尧  王庚魁 《精武》2005,(9):11-17
三十六剑是形意、八卦大师,形意拳第二代传人李存义先生传与家师的,并赠剑谱。李存义在旧中国出版的《当代武侠奇人传》中,被誉为“北侠单刀李存义”。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李存义勇猛杀敌,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一役,如虎入羊群,血梁重衣,杀得洋兵弃械而逃。李存义集毕生这经验,总结出用于初战的“三十六剑”,剑法看之古拙,常习练,却可达到身剑合一的效果,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剑法。此剑法已濒临失传,故将此剑法公开,献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三合剑     
三合剑,是中华武术传统剑术精华之一,从清代开始,几百年来一直秘传在民间。 三合剑,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三合者,宇宙万物之谐调也。三合剑和另套剑术“三才剑”,可看作是上下篇章,学会这两套剑术,始为尽得剑法之技击奥妙,向为剑术爱好者所求索。 这套三合剑,既可对刺,又可单人演练,所谓单人为“演”,双人为“击”。其内容精炼,动作流畅,易学易记。它包括刺、点、劈、剪、撩、扫、压、逼、挂等攻防剑法。 初学这套剑术要注意:一是技击,本套剑术技击性  相似文献   

14.
蒋勇 《武当》2014,(3):5-5
大年初二,青城前山景区山门,青城派掌门、四川省武术协会青城武术研究会会长刘绥滨率青城派高手及弟子三十六人向中外游客拜年,随着悠扬的洞经音乐响起,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带领大家习练青城养生太极。在山水之间学习太极养生六式,既欣赏了美景,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他们还免费向游客传授青城太极养生功站、动六式,还展示了最新推出的青城玄门太极拳二十四式,向中外游客赠送青城太极拳功图谱光碟。  相似文献   

15.
本轮斧头帮与青城派在第一台相遇,三轮过后两队场分同为6分,青城派总局分31分,斧头派总局分30分,这样青城派以一个局分力压斧头派,暂列第一名。本轮两队相遇,本届赛事的冠亚军之战提前打响。果然,双方开战以后都不轻易涉险,转眼之间的八盘棋中,有七盘棋下成和局。关键时刻青城派的青城胜雪挺身而出,先手战胜斧头帮的斧头倾城,锁定胜局,也为青城派加冕桂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绥滨 《精武》2008,(1):8-9
金庸先生没到过四川,也没到过青城山。在很多年前,他就写出了个青城派。“名山有名派”,而在他书里面的青城派呢,却是个负面的门派,就在我看他的小说过程中,我不知不觉就成了青城派的掌门人。  相似文献   

17.
武当绝命剑共有三个套路,单练套路为两路,对练套路为一路。对练套路是武当绝命剑之精华,是对两个单练套路的理解与应用。它姿态优美,用法精巧,攻防合理,变化莫测,结构严谨,刚柔相济。全套剑路始终贯穿着斩、砍、劈、闪、剁、露、拦、扑、束、云,十字法则,不失为内家剑法之精粹。  相似文献   

18.
魏庆新 《武当》2012,(12):13-16
戚门十三剑,据说为戚继光所传。因剑法有刺、崩、劈、挂、抹、云、架、缠、穿、撩、斩、截、点十三种,故名十三剑。此剑在山东十分流行,鲁西一带主要为武术家魏金章先生所传。第一段预备式:面向南,两脚并步站立。左手反握剑柄,使剑垂于左臂后面,剑尖朝上,右手五指并拢贴靠右腿外侧,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图1)1、仙人指路:右手变剑指,由下向上举,剑指向上,目视左方(图2)。然后,右剑指下落至肩部后向右  相似文献   

19.
李阳冉 《精武》2008,(1):35-37
作为在还珠楼主、金庸等人笔下活跃一时的武术流派,青城派曾被众多武侠迷和武术爱好者当做是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玄幻构造体。而真实的青城派武术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却一直被滋养它的青城山和青城山道教文化的神秘光环所掩罩。近年来,在媒体、影视、舞台剧、电视吉尼斯等一个个现代气息颇浓的名词关注下,青城武术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伴随着青城武术的复兴而声名鹊起的奇人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他就是青城派武术第36代掌门刘绥滨。  相似文献   

20.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