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校本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物质保障得不到满足、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精神保障存在错位、校本培训的管理服务保障不到位等保障机制问题。教师自身精神因素和学校及社会等物质保障因素影响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的完善程度。因此,从物质领域、精神领域和服务管理三个方面重塑校本培训保障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院校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其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在保障机制方面,主要有精神保障缺乏、物质保障不够和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通过从观念、体制、实践操作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对策来完善院校培训的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学习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院校培训的精神保障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院校培训的物质保障;转变管理服务方式,改善院校培训的服务保障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关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的研究,多聚焦于双师型教师培养、评价激励、标准引领、创新培训、校本促进、经费保障等方面。基于此,建立健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要在机构、制度和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目前,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激励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校本培训激励机制方面存在激励政策不够健全、学校的激励环境匮乏、教师的自我激励意识淡薄等三大问题.重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制定促进校本培训的激励政策、提供良好的激励环境以及加强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5.
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思想者、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校长领导力通过共同价值观和三种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提出相应策略,如"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专家引领;精准设计培训内容,突出选择性;丰富校本培训形式,突出实践性"等。  相似文献   

7.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从现状分析发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发展必须重视校本培训。学校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健全管理体系为校本培训的开展建立了基础保障,在培训内容方面注重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科研培训、学科培训等,在培训形式上采取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承办活动、自学与研讨相结合、组建多样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合作等方式,通过校本培训,教师与学生都获得了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西藏幼儿园教师的最新专业发展活动参与现状及需求,对176名西藏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师德内容和领域教学知识是受访教师参与最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发展活动内容;外因是受访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最大阻碍;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大,但缺乏长效激励与保障机制;儿童观察与评价、课程开发、幼儿园管理等知识是教师最需要且有效性较高的知识,但实际参与率较低.建议:加强领域教学知识的培训力度,构建混合的培训模式;加大送培下乡力度,搭建在线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激励与保障机制;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立军 《教育探索》2008,(7):101-102
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目前的校本培训还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师积极性不高、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校本培训固有的局限性等诸多问题。为此,要努力构建校本培训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教师培训与校本培训并存的培训方式,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实质性合作以及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挖掘校本培训资源,实现由校本培训向校本研修转化。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推动学校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探索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以及路径尤为必要。基于宁夏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境况,以"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研究表明,专业发展需求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提,通过"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校本培训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对山东省全面推进校本培训的意义、政策、实施步骤、管理措施等进行全面的阐述 ,对实施过程中有关校本培训地位、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等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面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正朝着教师自我更新的趋向发展,它要求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扩展、实践智慧的提升、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校本培训理应循着这样的走向迈进。因此,基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现状,我们应对校本培训进一步思考,充分挖掘其潜力,积极寻找对策,让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更趋完善,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化重要途径的必要性,可以从教师知识构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为使校本教师培训真正成为必要途径,必须要注意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校本教师培训的制度化、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面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正朝着教师自我更新的趋向发展,它要求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扩展、实践智慧的提升、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校本培训理应循着这样的走向迈进。因此,基于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现状,我们应对校本培训进一步思考,充分挖掘其潜力,积极寻找对策,让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更趋完善,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一、更新观念意识,寻求校本培训的内在动力1.校长要明确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中,校长只有确立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才能…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培训越来越依存,教师培训制度的科学化与法制化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所谓《师范教育法》、《师资培育法》以及《师资培育白皮书》等规定为基准,从推动教师培训制度演进的核心价值理念、法制化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运行机制等因素出发,归纳总结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演进的社会背景及发展特征,探讨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演进过程的基本特点,并对当前大陆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有如下启示:教师培训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权;努力促进教师培训的法制化建设;关注教师培训的科学化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的检测与评估;建立全员、常态、长效培训体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校本培训模式形式,重点阐述了校本培训的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以及保障机制,希望对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赖松平 《考试周刊》2011,(87):191-191
当前,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达成普遍共识,同时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我校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需求实际,按照可操作、可检查、可量化的工作要求修订校本培训内容。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确立了"骨干引领,制度保障,形式创新,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逐步构建起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接受规范的专业化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培训模式主要有"参与-反思"式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借鉴国外特色的培训模式,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接受规范的专业化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培训模式主要有“参与一反思”式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借鉴国外特色的培训模式,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在以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培训机构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提供指导、服务,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功能。因而要充分认识教师培训机构在校本培训中的铺路搭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