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形成三维目标,在知识、能力目标中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周抒艳 《贵州教育》2012,(11):40-42
一、三维目标重方法与过程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逐渐感悟,新《课程标准》中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的课程目标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基本目标。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局面,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这样就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3.
赵军平 《课外阅读》2010,(12):89-89
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比,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所呈现的课程目标具有如下特点:(1)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历史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达成和过程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伴随着相应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标准注重历史的人教育功能,而人精神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它需要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学生只有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实现历史课程目标。体验学习作为一种历史学习方法深为学生所接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本质的东西,作为历史教师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到三个层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在教学中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围绕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新课程标准不但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毫无疑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与升华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应当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善于启迪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吕莹莹 《考试周刊》2009,(46):163-164
《历史课程标准》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并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难点。本文作者就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文娟 《现代语文》2007,(10):15-16
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程特别提出并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其列为三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局面,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即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包括教材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册中《俄国的改革》一课,主要讲述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及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  相似文献   

11.
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命题时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考得很多,教师、学生很重视。历史课除了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的教育功能更多地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来实现。一堂好的历史课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教育属于人文教育。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把课程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形成三维目标,在知识、能力目标中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突显现代化。新课程更加注重基础性,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主体的形式,重新构建中学历史课程体系,淘汰了大量"难、繁、旧"的知识点。以北师大版教材为  相似文献   

13.
“过程与方法”被列为课程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中较为突出的部分,也因此引起了许多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不解和疑惑。其主要原因是,新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目标基本上和以前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就表述方式上相比,没有太大的出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比,尽管在内容上和目的上“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如何达到这个目标要求,我认为决不能依靠简单的讲解或机械的说教,而应在各种教学活动过程的体验、培养中,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经常性、实效性、趣味性。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谈些自己的体会。1.抓住恰当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自然地进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前两个维度是工具性的一面,着眼于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后一个维度则是人文性的一面,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但目前语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以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意识与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候。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把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提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自觉地在教学中强化"三维"目标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高中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给予极大的关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即使关注,往往也是流于一般的情感的渲染和空洞的思想教育,教育的内容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外部强加给学生的认识未必内化为学生的意识,没有将现代社会公民所应有的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