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琰 《基础教育课程》2012,(Z1):129-130
本刊记者:请问滕教授,当今多数国家所强调的艺术能力都包括哪些内容?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艺术课程标准强调的艺术能力是否与国际接轨?滕守尧:当今多数国家所强调的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创造与想象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或评论能力,以及通过艺术学习形成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非艺术学科的连  相似文献   

2.
刘伟斌 《双语学习》2007,(9M):58-58
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中的艺术课,它要求通过诸艺术形式的结合,构建一种兼容整合的教学方式;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愉悦性,进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这就为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艺术课一线教师,如何使学生喜欢艺术课,并能自动参与到艺术课学习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体验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必须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强调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对不同艺术种类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产生对艺术方面更广泛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艺术感知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鲁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7,(5):28-29,49
艺术教育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将培养人的创造力、合作态度、团队精神、意志力及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室内设计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程发展应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的理念,即课程设置上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团队活动和实战合作,在课程评价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艺术创造对艺术个性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是追求审美的艺术个性,还是追求哲学认识论的概括性,成为一个长期悬疑的问题。艺术典型理论的基本倾向性是认识论的“普遍性”意义。这是一种艺术追求的迷失。我们必须清楚艺术创造应该追求什么?艺术的“普遍性”又是什么?否则,就会迷失艺术创造的努力方向。我们认为艺术创造应该指向对艺术个性的孜孜追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深化对人的理解,以及艺术对象、艺术主体和艺术个性之间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6.
谈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放在艺术审美境界,孔子的艺术教育主要强调礼乐教化,他认为礼乐的根源在于仁德的修养。“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通过礼乐培养人的内在品格,以艺术审美活动推进道德伦理原则的内化,实现政治道德教化的功能。这是孔子一直倡导“礼乐教化”的原因所在。这种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传统艺术教育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7.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大学艺术教育需确立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注重能力结构完善、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培养良好品质和强调培养国际意识等理念。然而,艺术教育在作用上的普遍性和发展上的不平衡,要求我国的大学艺术教育加大发展的力度。因此,大学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注重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变革大学课程结构,发展全球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构建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建构与惯例相符的艺术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估系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大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艺术文化是多元化构成的。作为一种中国艺术文化战略性发展构想的“第三极艺术文化”观念的提出,旨在申明认识艺术文化存在的客观性、价值性、取向性。由此逻辑推演强调中国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一极:第三极中国艺术文化。第三极艺术文化观的确立,对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视野里着力承传、创造、传播中华艺术文化、建设中国艺术学体系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立性学理和实践定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春燕 《陕西教育》2007,(10):20-20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综合性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的特点上 ,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教学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眼力、脑力和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人类体验最具感召力的语言,是开发智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强有力的工具。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着人的生命创造的享业,由于它表现出的情感性、创新性以及审美性,决定了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教育艺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艺术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教育艺术的本质内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艺术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教师个性化、审美化的素质境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高…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课程是教学改革当中产生的新型课程,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实践当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文章主要对综合艺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艺术成长记录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其内涵、设置的目的及意义、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最后对艺术成长记录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成人教育教学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无科学的教学缺少根基;无艺术性的教学没有活力。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教学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成人教育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成人教育教学更应讲究教学的艺术。教学艺术对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成人教育教学艺术的本质 什么是成人教育教学艺术?它的本质是什么?目前看法尚不一致。有的强调知识,认为成人教育艺术就是教师丰富的知…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课程是教学改革当中产生的新型课程,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实践当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文章主要对综合艺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艺术成长记录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其内涵、设置的目的及意义、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最后对艺术成长记录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王兰兰 《黑河教育》2014,(10):13-13
正俄罗斯作为文化艺术大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当我们聆听欢快的俄罗斯音乐,欣赏热烈的俄罗斯舞蹈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人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这不能不说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从小重视艺术教育有关。一、俄罗斯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简述1.以幼儿体验为主,以培养审美能力为目标俄罗斯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注重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修养及感受能力,不过分强调幼儿对艺术表现技巧的掌握,所以其艺术活动以幼儿自主体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体现出运用艺术语言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讲究教学艺术语言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怎样熟练运用艺术语言呢?  相似文献   

17.
沈铭源 《考试周刊》2013,(53):70-7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上越来越强调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内在心理感受,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满激情。中学数学老师有必要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情绪高涨地学习,养成探究问题和总结知识的习惯,是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何淑妹 《宁夏教育》2008,(10):63-63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艺术课堂教学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在艺术课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整合呢?  相似文献   

19.
郭海荣 《成才之路》2010,(21):36-37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一种能力,而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沈松茂 《考试周刊》2012,(10):36-37
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在浓郁的"艺术化"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文章就这一问题,在分析课堂教学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艺术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