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换言之,量感是一种对长度、质量、时间、面积、体积等可测量属性的感性认识。小学阶段强调学生能够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进行度量。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学生对具体情境中事物的数量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3.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出示2个平行四边形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出示方格纸,请学生利用方格纸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维与发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一步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6.
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这是对空间形式的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教师在面积内容的教学中,往往更重视面积计算公式的获得和应用,而忽略度量本质的体现。长度、面积和体积是最基本的度量几何学概念,对这三者的度量,除了图形的维度不同,作为一种测量过程,其本质是一样的。本文将在分析学习路径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以体现度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8.
从长度到面积,是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走向对二维面积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学为例,可通过“具身操作、自主探究、想象累加、估测应用”等教学策略,让学生亲历过程,深度体验,从“会而不懂”走向“既懂又会”,积累“量”的经验,让量感内化于心,自然生长,形成素养。  相似文献   

9.
计算教学,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申建春老师曾撰文《价值决定方向》,文中谈到——“计算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显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数的领悟、计算上.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计算教学的隐性功能体现在数学思维方法上.”“计算教学的思维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何观察数的特征,发现存在的规律,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提高对数的理解、运用能力.这些内容,不是要开设专门的课时来完成,而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中.重视计算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需要繁难的计算题才能达到目的,而是要重视学生对数的观察、理解、分析、实验、猜测过程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在“导向素质教育、体现能力素养”的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培育学生的数学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显得愈发重要。良好的数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奠基石,而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历来是一线数学教师难啃的硬骨头,若把数感的培育融入度量意识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建构,清晰发展,数感的积累将会渐次丰满。度量意识的培育,需要全面统筹,学生主动度量意识的参与,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度量意识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数感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通盘设计,在培育度量意识的同时实施数感的有效培养,创设有效的度量情境,让学生在度量思想下清晰地建构数概念、灵活地实施数运算、自觉地进行数运用,促进学生数感的最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在过程中感受规则对确定位置的影响,通过统一规则探寻数对的规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对的现实价值,体验数对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度量的本质是要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但度量单位的使用只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有所涉及,在其他图形面积教学中被淡化了.通过对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的课例进行剖析诊断,从度量本质的角度,提出对二维图形面积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书中69页方格纸上的三角形。思考:方格纸上画的是什么图形?什么叫…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课标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度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学习的度量单位主要包括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等。以往的教学很注重同类单位之间的换算,忽视了度量的体验,使教学抽象化,导致学生感悟不深.空间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下面,就此内容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更好地估算树叶、手掌、池塘等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教学准备:透明方格纸、树叶、手撕纸片、厚纸板等。一、落实数格法1.估一估。每人拿出课前收集且压平的一片树叶,估一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同桌两人比较树叶大小后再估计一次。2.摆一摆。把透明方格纸放在树叶上。  相似文献   

17.
"度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学习的度量单位主要包括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重量单位等.以往的教学很注重同类单位之间的换算,忽视了度量的体验,使教学抽象化,导致学生感悟不深,空间观念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下面,就此内容的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进行合理估算,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数量关系,发展他们的数感;也要通过在实际的度量活动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逐步学会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能合理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良好的量感。只不过,由于测量的相关内容是被分散到不同数学学习领域之中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的完整计划,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多边形的面积”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度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学生度量意识、直观想象、空间观念与推理意识的重要学习载体,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度量大观念的统领下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以探讨图形面积度量教学应如何紧扣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建构,进而培育学生的度量意识、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及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