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各种知识分子集团中流行着一种理论——“趋同论”,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在消失,终将导至它们的合流。“趋同”(拉丁文Convergo)一词是借用生物学上的名词,“趋同论”同庸俗进化论一样,硬把生物学中的规律搬到人类社会中来。  相似文献   

2.
<正>“趋同”理论是本世纪40年代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来的。近20年以来,“趋同论”在世界广泛流传,有很大影响。“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工人运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表现。“趋同论”认为,在调整和改革的世界潮流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都在学习对方之“长”,克服自己之“短”,  相似文献   

3.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广为流传的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变化趋势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互相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倡导者是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除他之外,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  相似文献   

4.
社会制度“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想学术思潮,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用社会制度“趋同论”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国内有些人将这种理论舶来,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宣扬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名词简释     
趋同论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互相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这是荷兰社会民主党人、经济学家简·丁伯根在《共产主义经济与自由经济是样板趋同吗?》(1961)一书中最先阐述的。趋同一词在生物学中是表示不同物种由于适应相同的环境要求显示出近似的形式、功能。丁伯根借用此语,用以表示他认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面对相同的国际环境正在变得相似起来的观点。1965年,他与林耐曼、普朗克合作发表《东西方经济制度的趋同》一书,全面地阐述了趋同论。其主要内容有:(1)  相似文献   

6.
“趋同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同倾向的理论。它构建于“技术决定论”和所谓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一体化”的理论(即“阶级趋同论”)之上。“技术决定论”把生产力、科技的作用绝对化,撇开生产关系来谈生产力和科技对社会的作用;“阶级趋同论”则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而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两者前后呼应,由此得出两种制度“趋同”的结论。其理论实质是通过抹煞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和两个阶级的根本对立,达到美化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 ,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 ,但是其结局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的永存 ,而是导致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和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从表面、形式上看 ,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现象 ,然而根据这种表面的相似并不能得出两种制度“趋同”的论断。“趋同论”挽救不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对经济全球化与"趋同论"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资本国际化,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展开,西方社会中出现了一种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将“趋向”于资本主义的思潮,文章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和“趋同论”两者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指出了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其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将更趋激化,:“趋同论”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歪曲的反映,是经济全球化大势中的悖论,社会主义终钭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趋同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是当代人类经济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 ,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整体化过程和趋势。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 ,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趋同论”是当今世界上两种基本社会制度 ,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激烈较量在思想领域中出现的一种理论。西方某些学者混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终将融合为一种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制度。对全球化与“趋同论”的辨析 ,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西方资产阶级出自“和平演变”的需要,着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破坏,实行文化扩张、侵略和渗透。它们为此炮制了形形色色的“演变理论”,“文化趋同”理论是这些现论迁延生发的圭皋,是整个和平演变战略的理论基础。“全盘西化”的主张违背人类文化相对性原则,是“文化趋同”理论的翻版。  相似文献   

11.
前一时期,生产力标准曾受到种种曲解,也成为某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割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一个理论依据。他们打着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旗号,宣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社会主义“早产论’、“失败论”,甚至赤裸裸地鼓吹“私有化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等,造成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2.
“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范例教学”理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理论界视为二战后与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颇具影响。本文对这一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不是一种科学理论徐天西西方的趋同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说,该假说核心内容是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上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相同。趋同论的最早倡导者是...  相似文献   

14.
“趋同论”与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所奉行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它作为一种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形成于1951年。一般认为,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的宣言(又称《法兰克福宣言》)是其形成的标志。“趋同论”是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制度的理论。1961年,它首先由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系统阐述和提出。其鼻祖则为美国经济学家约·熊彼特。  相似文献   

15.
《文汇报》1989年8月25日,刊载了刘国光对记者采访的答问录。主要观点如下: “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想学术思潮。“趋同论”观点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廷伯根1961年提出来的。廷伯根在他的《共产党经济社会和自由经济社会是否表现出趋同的特点?》一文和以后他与其他学者合著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阅法学刊物,见到这样一种观点:“现代法律及立法制度的某种趋同,为中国移植外国法律提供了可能”,而这种移植,是“综合移植”,“法律引进时,必须保持整体上的生机,不能分割、肢解某一制度,片面引进某一法规”。笔者权且称这种观点为“综合移植论”。“综合移植论”者将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和西方国家的法律放在一起,概称为“现代法律”,认为随着生产力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国际国内条件所作出的正确选择,我们没有权利否定这一正确选择,只有完善社会主义和为社会主义发展开拓广阔道路的义务。文章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根据,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并驳斥了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美国是理想的富裕、民主、自由的国家,以及“趋同论”等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自1961年丁伯根提出“趋同论”以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两种社会制度正在趋同的理论。本文试就“趋同论”的由来、流派和基本内容作一概述和评析。一、“趋同论”嬗变的历程历史发展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开始有了较为长期的稳定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运动内部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也有所发展。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宣称要“革新马克思主义”,要走“第三条道路”,提出用“第三思潮”对抗马克思主义。荷兰社会民主党成员、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简·丁伯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1世纪初,先后两次提出实施“半工半读”制度。两次“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在范围、概念、背景和目的上都不相同。正确认识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区别,是借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半工半读”制度的历史经验,做好当前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张闻天通过对近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失误的反省,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细研究,提出了“生产关系的两重性”的理论创见;而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这一理论创见表现出惊人的趋同。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