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二五"末期中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51.5%,山东的目标则是达到55%,为什么山东的城市化目标比全国高出这么多?"十二五"规划全国每年创造就业岗位900万个,山东则规划每年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占到全国总数的10%还要多,靠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6.
江晓原:刘兵兄,我们为之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和心思的"萨顿科学史丛书"终于面世了。用科学史界同行的眼光来看,这也算一件小小功德。但是许多媒体朋友却总是问我:萨顿是什么人?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温这些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经典呢?当他们被告知,萨顿是国际上公认的"科学史之父"时,他们又问:那么李约瑟呢?  相似文献   

7.
一旦所有道德基础都崩塌,人们为什么要相信法律?如果法律被信仰正是因为它是建立于道德的内核之上,一部没有道德内核的法律又怎么可能得到真正运行面对道德,当代中国人难免给人一种态度暧昧的印象。一方面他们极力贬低道德作用,一方面又明白无误地宣称中国正在面临一场道德危机。一个自称有着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着无数道德君子的国家,为什么面临道德危机?中国人失去道德能力了吗?不得不承认的是,道德一词在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声名狼藉。就国家而言,政府一讲道德,民众就会发笑——"请先治理好贪腐问题再说吧!"社会上也有人谈道德,但情况通常不妙,他们常常会  相似文献   

8.
最近,与一位地市报老总聊天.对报业市场上的风风雨雨,他提出一个明摆着却又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地市报总是办不好? 按理说,地市报扎根一地,有政治优势、地缘优势、人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一地之市场和资源,养活一张地市报及其子报刊绰绰有余.现实是,很多地市报呈现出共有的"特色":内容一般、经营困难,吃饭困难、人心疏懒.为什么坐拥金山却成了"苦孩子"?这么多优势咋就不结果呢?  相似文献   

9.
正又迎来了上海书展。徜徉在书香袭人的展馆中,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做一个读者是不容易的。走进书展的就是读者吗?不一定。否则,你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书展上人如潮涌,而大学隔壁的书店却门可罗雀。有些人逛书展其实和逛庙会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他们只是想到人多的地方"轧闹猛",到文化活动现场去"凑趣",购书不过是"搂草打兔子"。何况,书展上能零距离地接触各路名人,增加以后"嘎三胡"的资本,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4,(10):26-27
将分散的地税进行集中,山东地税是全国第一家,其产品与方案的提供者是浪潮集团.试问这个方案是由哪一方幸先提出来的呢?山东地税为什么要选择浪潮集团呢?浪潮集团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现在,我们来共同回顾这次采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西阳 《北京档案》1999,(5):30-31
能不能开放一个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社会主义档案市场,是笔者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去年,某家档案刊物曾刊登了《"档案市场"管理刍议》一文,提出了档案市场的问题,很能给人一些启示,可作者又说"我提档案市场管理决非主张搞档案买卖市场",可档案不能买卖,又谈何档案市场呢?看到作者陷入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矛盾网中不能自圆其说,我真想大唤一声:我们的档案人啊,你为什么老是"怀抱琵琶半遮面"?我们的档案市场啊,你为什么总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7天春节长假结束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往往就是"这个年过得没什么意思,年味太淡了!"而大多数人见面连过年时最应该说的"过年好"也省了。其实,就是在长假里,和亲友聚会时,包括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年味淡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成为大多数人的同感呢?  相似文献   

13.
"怕委会"的全名是怕老师委员会,由七八人组成,全是处,厅级领导干部.这为什么"怕委员"成员是领导干部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为什么多贫血?中国人为什么比日本人少活10年?中国女孩为什么80%以上减肥失败?糖为什么是一种慢性毒品?烹调为什么是一种罪过?癌症和多种文明病为什么都是化学病?为什么说人类只有一种疾病、两个病因、三大症群?《西木博士的营养革命》一书回答了这些问题。本刊摘自该书前言。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明星制"是电视台成功运用"明星主持人"打造的电视品牌节目。"主持人明星制"给电视台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在各大卫视台火热打造明星主持人的热潮下,为什么城市台对此却熟视无睹呢?城市台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明星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16.
错了就错了,悔了就悔了!凭什么誓死不回头?就是要转身,掉头,往回走。前面是沙漠,来路上却已遇到一生中难以再遇的甘草,为什么不回头?你曾经爱的人也是爱你的人由于误会而分手,当你们再一次走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解开彼此的心结再续前缘?你曾经非常热爱的一份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能再回去?你曾经被前方的十字路口所迷惑,既然已经知道是一个陷阱,又何必再徘徊?总有一些事情经历了才知道对错,总有一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既然知道了,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牵绊?总以为天涯何处无芳草,总以为后面遇到的会…  相似文献   

17.
是啊,仔细想想:电视机告诉你的一定是真相吗?它只是全部信息的A面而已,为什么一定要相信?但,接近全部的人是照单全收了。说到"天安舰"就更诡异,韩国人一定要说是朝鲜人干的,朝鲜不认。美国相信韩国,而俄罗斯要求调查,韩美  相似文献   

18.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19.
“升仙啦!”“又升仙啦!——哎,我为什么要说‘又’呢?”这是听到过的在中外电影中的时光隧道中穿梭往来的人们,最真实、最兴奋、最惊恐的呼喊,当然,也最卡通。吴承恩(究竟是不是他呢?似乎近期又有人出来"学术论争"了)的章回小说《西游记》,无疑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最具备卡通因素的文学作品。上  相似文献   

20.
不应仅仅限于对"文革"及其群众运动抱有一种价值上的评判或一种道德上的义愤,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手探索和回答"文革"作为一场极为广泛的、曾经赢得亿万群众认可和积极投入的群众运动,为什么是可能的?为什么又是必然的?3月14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任期内最后一次"两会"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