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在提出“三贴近”的同时,还提出了“三服务”的要求。今年3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三贴近”与“三服务”是辩证的统一体,“三贴近”是方法,“三服务”是目的,只有较好地做到了“三贴近”,才能更好地完成“三服务”;反过来,“三贴近”服务于“三服务”,“三服务”离不开“三贴近”。如何通过“三贴近”来实现“三服务”呢?深入基层,在贴近实际中服务大局“三…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馆的"以人为本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界提出“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办馆的方针和服务的宗旨。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与意识“,服务创新”则是实现这种思想与意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由于服务手段是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要进行思想创新,然后才有服务方法、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也只有将服务落到实处,才能在新的技术与经济环境下体现“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内涵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提出“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会议主题,其中“以人为本”的“人”包括…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谓服务?服务——字典里的解释是“为一定的对象工作”。这样一个充满发散性的定义,仿佛启示人们,服务理念的提出,将是一个构建性的、不断深入和丰富的思想发展历程。什么是图书馆服务?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理解程度的不同,必将决定服务水平和质量。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是“服务育人”。这很朴素,但足以说明服务的不同寻常——艰辛与神圣。服务究竟为了什么?这看起来很好回答,其实不然。这样的问题是“元问题”,是服务的“根”,也是服务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我想,这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它是一切服务行为的“追求”——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如果不作这样的思考,我想,图书馆工作者仅仅是完成了“借借还还”的“职业任务”,充其量只是实现了有限的工作量,或者说是“撞了钟”。这样的“者”,是“经者”,可能还不能完全担当起服务育人的“人者”重任。服务是什么?我思考着,但回答不了。服务为了什么?我想得不深刻,但有一点坚信不移,那就是:服务是为了人!图书馆的服务即为了读者“成人”,只有“成人”了,才谈得上“成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化取向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选择,同时也给图书馆和它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图书市场态势瞬息万变,商情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面临助学读物业内存在的“同质化现状”和供应商“扁平化”的销售渠道管理的模式。使得“我们”代理商处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处境日益艰难。“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怎样认识服务?“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法宝是什么?“我们”的“产品”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对图书代理商营销服务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和定位思考。“我们”需要营销服务品牌服务也是商品,服务将成为引导“消费”出版物的“商品”。离开商品讲服务和离开服务讲商品,都会有点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不可轻言“知识服务”》论点的评析,认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服务。文章分析了“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特殊内涵,并对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可能会引发“问题”的言论进行了思辩。结论是:“知识服务”不可不言,更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27日至6月2日,是全国的第二个“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这期间,全市各级图书馆都将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例如“街点服务”、“敞开办证”、“送书上门”、“服务成果展览”和“图书讲座”等。为什么要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呢?大家知道。图书是人类智慧的凝聚和  相似文献   

7.
“零干扰”服务是一种新兴的服务理念。是服务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用“零干扰”服务的理论,阐述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如何向“零干扰”服务标准努力,并简要提出了如何做好“零干扰”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图书馆的“以人为本,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栋 《兰台世界》2006,(3X):46-47
图书馆界提出“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办馆的方针和服务的宗旨。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与意识,“服务创新”则是实现这种思想与意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由于服务手段是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要进行思想创新,然后才有服务方法、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也只有将服务落到实处,才能在新的技术与经济环境下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特色服务”的讨论,目前提出了两种概念:“特色服务”与“特色图书馆”,我赞同前者。但两者都有着“特色”的界定的问题。已有的论述多以服务形式或内容的“特殊”、“特别”作为“特色”的界定。由于认识什么是“特色”关系到特色服务的发展方向,对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2,(5)
在当前深入进行的新闻改革 中,如何结合报刊传媒的特点,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是关乎报刊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强化服务意识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的本质在“执政为民”。报刊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理  相似文献   

11.
李元林 《大观周刊》2011,(36):12-1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服务”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或者说“服务”的价值观变得越来越淡化了。因此,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及其实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可归纳为开放原则、公益原则、公平原则和共享原则。开放、公益原则体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是原则之核心。公平、共享原则体现服务制度与目的。“开放”是服务的基础,“公益”、“公平”、“共享”在开放中体现;共享是目的,且通过开放、公益、公平服务去实现。这些服务原则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贯彻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入手,探析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缘起,提出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做法和途径,论述了由静态服务变动态服务,单向的被动服务为双向交流的主动参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图书馆坚持优先重点、兼顾一般、区别对待、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做好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个性化服务是“互联网+档案”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对档案个性化服务进行充分研究是实现“互联网+档案”服务平台的重要保障.论文对我国当前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以“互联网+”视域对其进行评析,进而指出档案个性化服务研究在“互联网+”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两会”服务,这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和创新,大大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形象,增强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但是,“两会”服务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的一部分。提高立法决策服务的能力,有助于“两会”服务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献调查入手,指出档案社会化服务概念的现状特点是名称不一,认识不清.在辨析两个相近概念“档案服务社会化”和“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异同点基础上,作者提出档案社会化服务是立足社会分工档案服务的规范概念,定义是指基于社会分工提供的涉及档案的专业性、专门化和社会化服务.其含义可分解为三个层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属概念是“服务”;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专业边界是档案专业;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基点是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有偿服务”问题,现在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四部委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图书馆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图书馆)“在搞好无偿的公益服务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有偿服务,但不应以赚钱为目的”。这是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图书馆“有偿服务”问题。文件明确指出“有偿服务”必须是“专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在线服务”的内涵、可行性、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在线服务”的项目和方法,提出了“在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扩展,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普遍平等”“惠及全民”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追求,均等化服务体现了图书馆精神。而以读者为中心,拓宽服务范围,规范图书馆人职业道德,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是均等化服务的深化服务。  相似文献   

20.
提到“服务”两个字,IT 业内人士一定会马上联想起IBM 的“蓝色快车”,NEC 的“服务先锋”。在 PC 行业,产品的不断升级,推陈出新当然是厂商生存的基础;但服务的价值也慢慢被大家所认同:一个深入人心的服务品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