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农田黑土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氮磷钾配施土壤有机质活性严重退化、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而单施磷肥或氮磷肥配施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较小。有机肥处理中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1,远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可用来指示有机质质量与可用性;而支链/单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G+菌对养分胁迫抗性强于G-菌。磷脂脂肪酸PCA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脂肪酸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受无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更易受有机肥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青藏高原3200~3800 m的海拔梯度上,利用BIOLOG和冗余分析的方法,对细菌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碳氮磷等土壤的基本性质可以解释46.6%的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土壤中有效磷的贡献最大,它可能是青藏高原上限制土壤细菌功能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 由于海拔梯度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温度的变化,对细菌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影响土壤碳固定潜力的因子是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和植被控制着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省域分布,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地形和母质影响土壤亚类间有机碳的差异.土壤总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平原区土壤粘粒含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固定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阿尔善油田,油井周围不同程度的落地原油污染,对草原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素能力产生影响,在自然条件下和人工配比条件下,随着污染程度的加深,草原土壤微生物对纤维素的分解强度明显降低,至重度污染几乎完全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该特征可作为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量实测的土壤碳密度资料并结合生产力模型,得到一组直接利用气候资料来计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密度的公式,并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根据此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最近基于观测资料而得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利用此模型还对全球潜在的土壤碳密度分布做了模拟,计算出全球土壤碳库为1152Pg.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土壤碳密度随降水 (或湿度 )状况而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砷污染土壤中种植的蔬菜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在砷污染土壤中种植生菜和油菜,利用体外消化(in vitro)方法评估其生物可给性,计算食用砷污染蔬菜条件下人体砷的每日摄入量,评价蔬菜中砷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生菜和油菜中砷的生物可给性均随着蔬菜中砷含量的上升而逐渐降低.在固液比为1:30的条件下生菜和油菜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9.13%~49.39%和27.13%~51.95%,在固液比为1:100的条件下生菜和油菜的生物可给性大幅提升,分别为42.39%~79.09%和37.40%~76.59%.在固液比为1:30的条件下,添加外源铁可使其生物可给性分别下降到22.24%~37.88%和23.36%~47.56%,添加外源钙则对其生物可给性几乎没有影响.食用砷污染土壤种植的蔬菜会使人体摄入的砷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砷每日最高摄入量标准.在提升消化液中铁浓度0.006 7 mol·L-1的情况下,砷的生物可给性降低约6.89%~11.51%,食用含铁的食物能有效地减少人体对食物中砷的摄入.  相似文献   

9.
对 1962年以来采集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进行培养实验,以研究退耕还林 40年来土壤氮的动态变化以及植被恢复对土壤氮库矿质化的影响.供试土样在专门设计的矿质化培养系统中,以温度 30℃、通气并保持土壤湿度的条件下培养 30d,以 2mol LKCl溶液浸提培养土并测定其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矿质氮及全氮含量均在造林的头 2 0年迅速下降,在 2 0年的林木生长过程中,生物吸收积累了土壤中约 80 %-90 %的有效氮,表明耕地中施入的氮对树木早期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树龄达 40年时,土壤原有矿质氮的 5 0 %-80 %已返还土壤.这一结果表明,森林地被已成为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这种有机质可成为可持续利用的土壤氮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室内细沟侵蚀模拟试验结果,把细沟可蚀性参数和土壤临界抗剪应力的研究与侵蚀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对土壤水蚀预报模型WEEP中控制土壤侵蚀的水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导出了由实验直接计算得到细沟侵蚀可蚀性参数Kr 值及土壤临界抗剪切应力τc的方法.由推导得到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求得了不同工况下细沟侵蚀可蚀性参数及相应的临界抗剪切应力值.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土壤,在不同的水动力学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细沟侵蚀可蚀性参数基本是一致的.对于实验所用的黄绵土,计算得到的细沟可蚀性参数Kr 均值为( 0 32 4± 0 0 0 3)kg·N-1·s-1.临界抗剪切应力τc 随坡度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回归系数值均大于 0 71.提出的计算细沟侵蚀可蚀性参数Kr 值及土壤临界抗剪切应力τc的方法,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土壤侵蚀预报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分离放线菌的土壤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效率,解决土壤中杂菌对放线菌分离的污染问题.采用涂布平板法研究了土壤分散和预处理对放线菌的作用,结果表明采集的土样在28℃下风干10d后,用1%胆酸钠、Na+离子交换树脂和PEG作为化学分散剂制备土壤悬液(10-1),在40℃下,加6%酵母膏+0.05%SDS(5mmol/L磷酸缓冲液)用韦林氏搅拌器和振荡机振荡1h,平板分离放线菌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褐煤生物产气是当前研究热点。从山东某煤矿地底973处取回煤层水样品,通过富集培养从中得到稳定产气菌群。产气试验表明,该菌群能够利用白音华褐煤进行产气,驯化培养后,产气量明显增多,产气周期缩短。褐煤经微生物菌群处理后,灰分由原来46.11%下降至42.98%,C元素明显减少,由78.02%降至67.14%,同时O和H元素的含量增加,表面电位分析表明残煤等电点低于原煤等电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井工开采造成土体坍塌,产生地表裂缝,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土壤酶活性降低、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土壤沙化、植被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剖析近年来煤炭地下开采对西部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植被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提出塌陷区土壤环境破坏的修复措施。指出今后的研究应集中于采煤塌陷区土壤质量的恢复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规律方面,为中国西部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碱性固体废弃物,迄今尚无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以华中地区某堆场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培实验研究改良剂(石膏、蚯蚓粪肥、石膏+蚯蚓粪肥)对赤泥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的添加能显著降低赤泥pH,而蚯蚓粪肥能显著增加赤泥有机碳含量。土培60 d时,石膏添加后赤泥pH由10.54降到8.75,蚯蚓粪肥添加后赤泥有机碳含量由3.54 g·kg-1增加至14.31 g·kg-1。土培180 d时,石膏、蚯蚓粪肥、石膏+蚯蚓粪肥添加后赤泥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由12.04%分别增加到23.49%、29.24%、33.94%;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由0.15 mm分别增加到0.26、0.30、0.34 mm;可蚀性因子由0.36分别降低到0.31、0.30、0.29。石膏和蚯蚓粪肥的添加促进水稳性团聚体形成,提高赤泥团聚体稳定性。基质改良对赤泥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效果依次为:石膏+蚯蚓粪肥 > 蚯蚓粪肥 > 石膏。研究结果对赤泥土壤化处置和规模化消纳研究有科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鲜茶叶粉碎后以正己烷-丙酮为提取溶剂于振荡器上振荡后超声萃取,经活性炭、氟罗里硅土柱色谱净化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茶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的残留量,得到该方法回收率在92.6%~9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9%~3.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mg/kg。该方法测得贵州湄潭地区茶叶样品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052mg/kg,远低于我国规定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0.2mg/kg)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1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