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全英文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各高校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石油工程专业的高等油藏工程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为例,首先阐明了全英文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从教学团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及网络课程的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等油藏工程全英文国际化课程的建设思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加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教材改革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油藏工程》教材改革基本思想重在"高等"理念的贯彻与执行,教材内容选取与讲授要把握好"度",即为"机理剖析,理论升华,实践外延"。经过一年多的改革与实践,《高等油藏工程》教材改革已初见成效,课堂效果反映较好,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热情的同时为新型课程的建设开创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机械零部件测绘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类学生进入高校最先学习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机械零部件测绘则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机械制图”所学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而且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4.
"数据结构"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抽象程度较高的课程,数据结构实践教学对巩固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国内外两所高校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比较,针对我校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借鉴现代高等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改进我校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模块化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油藏工程》课程特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模块化教学的适用性。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了油田开发设计基础、油藏开发动态分析与开发指标计算、开发动态监测方法、开发调整方法等四个教学模块,设计了理论教学内容和相关实践教学实例,给出了实践教学实例的要求与目的。模块化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达到了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高等油藏工程"课程教学中工程实践的内容,提出了油藏动态分析案例库的建设思路,详细介绍了案例库的建设标准和内容,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和效果评价。通过案例库建设,可以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油藏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的知识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艺术和人文学科,以及对这些知识领域极为重要的范例和认知方法,这些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应坚持知识整体化教学理念,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及本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间的知识整体化,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共通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油藏工程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途径,以课堂教学、实验模型、矿厂实习、科研参与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油藏工程基础》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知识点多,课程内容与油田实际联系密切,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油藏工程基础》教学组通过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的配套,使《油藏工程基础》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上了一个台阶,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一、教学团队的建设注重油藏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以课程负责人为首,由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等组成的教学团队。该  相似文献   

1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技术教育存在课程体系中知识、能力、道德教育目标不够清晰.以及教师的教法体系、学生的学法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体系割裂的现象.从专业课程与教学论角度,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关键在于按照知识领域、能力领域与道德领域三个维度设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模块,对每一模块分解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同时针对课程和教学目标,构建教法与学法"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不仅是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入学的引导课程,而且是非水利类专业大学生的科普性课程。在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和水利水电工程概论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先进教学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背景下的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学生考核方法等教学体系一体化改革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该课程改革,构建适应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为兄弟院校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考试周刊》2014,(94):12-12
大工程观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的是综合的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分析了《电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中突出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也日益增加。编译原理课程因其课程本身具有知识面广、综合知识集成度高等特点,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有效知识载体。针对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用形象化的方法讲解理论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研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精心设置实验培养系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建议,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掌握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当前教学中存在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学生兴趣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代数》是高师数学系(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今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学生刚从中学转到高等学校学习高等代数,一是感到抽象难学,二是感到学了对今后工作用处不大,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够理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自觉性、积极性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掌握高等代数知识的有利条件,就成为改进高等代数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高等工程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阵地。文章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及突破课堂界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主要方式为发现式教学的理论授课形式、问题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任务牵引的实践操作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7.
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是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学生入学后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因此将高等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相结合,把有关工程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分解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形成未来工程师的工程素质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思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指导,对机械类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的控制及评价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实施、总结、反馈、改进一系列闭环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  相似文献   

19.
加强工程制图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工程制图课程是面向工科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工程制图课程内容分为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两大部分。本门课程一般在一年级对工科各专业学生开出。如何在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 ,给学生以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意识的良好的启蒙教育 ,我们作了如下一些探索。一、数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画法几何部分包含了大量的空间解析几何的定理及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分析能力。事实上 ,…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的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大学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四方面设计工程顶点课程,它不仅整合了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还让学生把先前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围绕课程与项目的结合,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目标和手段.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设计课程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资金、项目、设计流程的保障.美国大学工程顶点课程的设计经验对我国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