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变化是必然的。山、水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一个城市扩大化了的园林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而自然山水则是这个大园林的背景。秦皇岛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和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日观营造是对乡土自然要素和乡土人文要素的提炼与概括,它的含义十分深奥,所指非常广泛,对改善城市生态大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互动影响关系,而两者相互协调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办法。因此,全面系统地开展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探索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和借鉴作用。本文通过我国机动化背景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机动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高密度土地开发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交通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运交通系统。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也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全面发展。主要介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现状、基本特征、规划的框架设计、需求预测及评价,为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的速率提供帮助,使之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现代化的良性系统。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转型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三个阶段,希望为我国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一些思路和借鉴,为中国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系统的视阈看,城市和谐交通有两个层次:一是交通系统的和谐,主要包括交通工具之间的和谐、交通工具与道路的和谐、人与交通工具的和谐、交通管理与交通方式的和谐;二是交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和谐,包括交通与城市空间、城市形态、城市扩展方式、城市环境的和谐。两个层次的和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所以在城市和谐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必须同时兼顾。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以城市轻轨交通系统为骨干,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应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规划适合的轻轨交通规模,发展城市轻轨。  相似文献   

8.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具有综合职能。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的综合体。城市规划要预见、安排和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要有效地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就必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城市规划的综合职能,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区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是城市居民基本的活动空间,它不仅是城市空间结构的组织轴,也是城市的绿化生态轴。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建设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变化是必然的。山、水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一个城市扩大化了的园林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而自然山水则是这个大园林的背景。秦皇岛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山水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城市的发展与其交通系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演进的,在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交通系统在各个时期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城市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对处在各个阶段中的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探究系统的作用机制,以掌握不同时期交通系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创新型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城市发展知识化的产物。在界定城市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是城市发展高级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概念模型以及建设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郭梁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05-206
目前城市建设正向生态建设时期转型,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内容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将城市发展推向了生态城市的道路,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泽斌 《百科知识》2009,(19):33-3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而“生态建筑”,有人也叫它“绿色建筑”,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我们经常提到或者听到“生态小区”、“生态建筑”,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实现“生态”的呢?  相似文献   

16.
城市街道的组成涉及众多要素,如城市街道绿化、城市街道建筑、城市街道设施等,所以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上述内容可以完善城市街道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资源科学》2020,42(12):2285-2299
黄河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范围,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大,研究两者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对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很重要。在三生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测度了流域内两类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均变化较大,生活空间上升显著,资源型城市生态空间被生活、生产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②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三生空间的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较稳定。③对于影响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要素(经济和人口)而言,经济发展更易扰动三生空间变化。在经济和人口要素的影响下,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较大,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较小,其可能的原因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多样而资源型城市相对单一有关。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两类城市内部。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区域差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空间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慢行交通,是指需要人力骑行,能进行空间移动的交通成为慢性交通。它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两种。但随着我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慢行交通已经成为被广大群众公认绿色环保出行方式之一。慢行交通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交通安全事故。据数据统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都有高度10万人次左右,尤其以步行和驾驶电动自行车的人为交通事故高发人群。为了改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侧重分析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安全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推动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特色塑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固守城市特色是文化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在解释城市特色概念、构建要素的基础上,对城市特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城市特色塑造既要体现尊重“自然的设计”,又应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建设低碳社会是人类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低碳城市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视角,以东北中心城市沈阳为例,指出沈阳市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存在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交通不协调、交通系统结构不完善,以及缺乏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等三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是基础、交通系统整合规划是关键和确立低碳交通的社会意识是根本等解决思路,并分别给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