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语言学范围内探讨了潘德克吞法学流派影响下的《德国民法典》中术语词汇的特征。术语构词体现了法律的抽象性,而语义场模型构建表明了法律的系统性。对《德国民法典》术语的研究有助于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法典编纂需要体系化支撑,体系化以法典内在逻辑为基础。《法国民法典》以“自由的人及其财产”为逻辑,《德国民法典》以规范化的权利体系为叙事。我国的教育法典可以结合这两种逻辑,以受教育人及其教育权利的实现为中心展开编纂。《德国民法典》以其抽象、严谨的概念体系与一般原则,《瑞士民法典》以其开放性法源为杠杆,维系了法典安定性与开放性的平衡。此外,《德国民法典》与《日本民法典》利用本民族的历史资源,将民族性纳入法典的规范体系中。如上四部近代著名《民法典》能够为我国教育法典的编纂提供宝贵启示。拥有内在逻辑,彰显民族价值,兼及稳定与开放的教育法典将实现我国教育法的自我超越,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该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德国民法典保守而理性的特点同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德国民法典的思想深受启蒙思想和理性法论的影响,同时又肩负着统一德国法律生活的重任.德国民法典所体现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我国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表现代理的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所谓表现代理,是指代理人虽无代理权,但因本人的行为造成了现以使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代理的表征,本人须对之负授权责任的代理。简言之,即本无代理权,但表面上却足以令人信其有代理权,而按有权代理对待的行为。在大陆法国家,表现代理制度最早规定于《德国民法典》,其后,《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也加以明确规定。其中,以《日本民法典》的规定最为完善。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的善意取得制度源于《德国民法典》,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取得人的利益及交易安全。2007年我国颁布的《物权法》也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规定。通过比较法上的观察和探讨,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与大陆法系中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关系,也有益于我国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欧盟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是一个成功地保障消费者弱势群体权益的优秀法律制度。德国于2002年债法改革后,顺利将欧盟消费者撤回权制度吸纳至《德国民法典》内,并使该制度在国内获得了新生。这一过程,对于正在修订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试引进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表明:私法法典化是一个学术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分析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背景、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法典的制定情况之后,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制定民法典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政治、经济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以前可以制定出一部民法典,但因为法典编纂时代的法律主要是法学家的法,所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的不足使得我们很难在现阶段制定出一部杰作。  相似文献   

11.
无论学界对于我国民法典的具体架构如何设计,法律行为制度无疑都将成为未来民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对自德国法以来的法律行为制度进行梳理,揭其要义并检讨现实,以加深对法律行为制度本身的理解和把握,净化我国民法典设计的语境,彰显民法的私法品格正是本文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商法》第5编"海商"的修订于2013年生效。中德两国航运经济形势以及对《鹿特丹规则》所持态度存在相似性,因而德国海商法改革对我国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借鉴价值。我国《海商法》修改时应当借鉴德国海商法改革的部分内容,将承运人责任期间统一规定为从接收货物时起至交付货物时止,维持目前关于货物灭失或损坏赔偿限额的规定,同时构建更为完善的举证责任体系。但是,我国不应参考德国海商法改革中关于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与民法文化间存在着积极互动关系,也对我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普法活动等方面以及民法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克服这些消极影响,民法典内容要体现出民法保障人权、维护人性、推动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固有品性;要弘扬民法精神,加强对民法文化等基本理念、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15.
自《德国民法典》颁布实施一百余年以来,抚慰金的适用仅局限于侵权行为法范围内。然而,2002年《德国民法典》的修订改变了这种状况。抚慰金请求权不仅可基于侵权行为而产生,也可在一定条件下基于违约行为和危险责任而产生。这样的调整不仅结束了法律上不一致的状态,也体现了对受害人保护的加强。变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合同法改革的三部草案表明,在修订《法国民法典》的工作中,合同法基本原则法典化的呼声颇高。受适当限制的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强制力原则、善意原则三项原则可以被认为是改革后的法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中,善意原则的内涵与适用,将在法国法上得到不断的壮大发展。基本原则的法典化将为法国法官更主动地对合同进行审查与评价提供规范依据,在比较法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且颇具非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范围及分配,引起了广泛关注。《德国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都有关于卖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专门规定,我国合同法应借鉴三者的优点,不断改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