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定位,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  相似文献   

2.
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学生心理的个别特点主要在他们的学习、训练和纪律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我有意识地注重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纪律行为上的表现做心理上的分析,从而能更好地做好训练教育工作。一、分析学生训练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进行因材施教我在教学、训练中发现,一些运动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训练态度不够端正。诸如对待训练马马虎虎,训练目的不明确,缺乏长远动机,兴趣分散而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如我校短跑组有个学生训练时注意力不集中,爱动,不能认真学习动作要领。我经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他…  相似文献   

3.
田洪银 《小学生》2011,(5):44-45
作为数学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习品质的同时,更应注意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对火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陈琼 《考试周刊》2014,(32):182-182
正小学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每个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做好育人工作。一、抓常规训练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即使懂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能做到。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针对班上实际情况,寻找各种机会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常规教育,常规教育包括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写字姿势、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我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我说这不够,我们做老师的还要引导学生从已知到不知,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你教给他的完全是现成的知识,以前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是不够的,你要教给他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像陈景润,大家都知道的大数学家,正是因为老师告诉他数学里还有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没有解决,所以他就成了数学家,如果我的数学老师跟我讲可能我也成了数学家。但是我的老师没有跟我讲,所以我不  相似文献   

6.
圆的画法教完后,我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一向不被看好的小A同学第一个举起了手,急切地想让我查看。我让他一边操作一边说作图步骤,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竟没有使用直尺,这个冒失的家伙!我没有立即指出他的不当之处,而是准备在集体评议时让学生来评价,这样可能比我的喋喋不休更有效。先后请两个学生用直尺进行了测量验证,都无异议。‘不用直尺也能画对?”我心里嘀咕着。  相似文献   

7.
马长军 《河南教育》2005,(11):43-43
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有意无意大大小小,要跟他计较,他烦你更累。有些学生的确不好“改造”,批评教育,苦口婆心也不管用,任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不在乎。“打骂罚”只能是穷途末路,收效甚做,还可能起反作用。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倒是值得一试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学会感激”是学生的必修课。在某地的一次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我感激……”这样的作题目竟然觉得无从下手。很多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被感动过。父母、学校、社会对他多么好,他都不会感动,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给予的爱,很少知道爱也是需要回报的。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这是治班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根本。在班级管理中,我觉得班主任考虑最多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不能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知道怎样做,才能发展的更好,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哪些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我不赞成那种片面强调“盯”、“管”、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行为训练的基本方法张塞红/一、行为训练要建立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知是行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做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才有可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在学生的日...  相似文献   

11.
一位初中生给《初中生世界》的“方方有约”专栏写信道:“在学校,我周围尽是些像我这样的痛苦的学生,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不知道不能够做些什么,不知道还应当做些什么.我最好的同学有一天对我说,他真不想活下去了,我听了很害怕。”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任教地班上,“特殊”的学生较多,学生小A就是其中的一个。课上,他一脸严肃(课下也难得一笑),从不玩东西,也不干其他事情,让你感觉他在认真听讲,可是却经常出现连续叫他几次他才意识到,站起来回答问题却什么也不知道,甚至答非所问;平时作业他做得一塌糊涂,考试很难达到及格。许多老师都认为他脑子可能有毛病,大部分学生也不与他来往。我通过观察发现,小A字写得比较工整、干净。抓住这一点,我找到他,对他说:“你有很多优点,知道吗?”他的眼睛一亮,但很快又摇摇头。“你没发现?你的字写得很好,同学们都比不上你。…  相似文献   

13.
敞开心扉     
2003.NO.5学生在静静地做作业,我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当我改到小松的作业时,我惊呆了,望着可怕的字句,再看看可爱的学生,我提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小松:你好!今天我们用“因为……所以……”造句。打开你的作业本,我看到这样一个句子:“因为李强不跟我玩,所以我想杀了他。”我的心一颤,握着红笔的手很久没有动,我不知道给你打“√”还是打“×”。严格地说,你的句子语法没有错,但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真有些替你担心!我知道,写这句话时,你一定是非常生气的,但你是绝不会那么做的,只不过说…  相似文献   

14.
我沉湎于上网,是因为我受不了父母、老师不停的谆谆教诲。开始时,我有着许多的顾虑,我这样做会不会让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孩子”形象毁于一旦呢?可就是‘他’让我打消了这些念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懒懒的午后。在网上,没人搭理我,好友都不在线上。我好寂寞,想找个人说话。我不停的找,直到看了他的名字———忧郁蓝色。其实这个名字并不是非常特别,可我却感到很亲切,我情不自禁的把他视为好友。他和我似乎很谈得来。随后,我知道了一些他的资料:他比我大三岁,今年高二,是个非常安静的男孩。他知道我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后,不时的教育我“初…  相似文献   

15.
俞雪芽 《家长》2010,(5):25-27
家长:老师您好!我真搞不懂,我儿子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实际上他挺聪明的,什么道理都明白,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到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是我没给他讲道理,也不是我没有给他好的教育,我觉得我能给他的百分之百都给了他,  相似文献   

16.
要说我外公的故事,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呢。为了编好杭州仁爱托管中心成立五周年的纪念画册,几个月来,外公白天冒着早春的严寒,骑着电瓶车赶到托管中心,校对、核实资料。晚上,晚饭都来不及吃就趴在书桌上,写啊写,忙个不停。终于完成了凝聚外公心血的纪念册子。这得益于他20多年严格的军营生活,他经常教育我们做事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做得最好。  相似文献   

17.
作评改是语教师最头疼、最费劲的事,往往是花了时间,没有效果。原来我一直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精批细改,批语也挖空心思尽量多写一些,好让学生知道老师是重视他的。虽做得呕心沥血,但学生对我的付出并不领情。每次作本发下去,只是随便一翻,看一个分数,就丢在一边了。这种无奈,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过。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作量比以前多了一倍,使我想到“再也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把长期霸占的作评改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并积极尝试多种作评改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是令教师头痛的学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行为儿童。教育好后进生需要花费比一般学生多好几倍的心血。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对后进生要施以爱心、细心,更应施以耐心。我班的王强是一个出了名的后进生,尽管学习成绩很差,不仅毫无“羞愧自卑”之感,反而比一般学生更神气,每次考试,都交白卷,自称“白卷英雄”。不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教导,他都满不在乎,对什么都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几个课任老师给我出主意,让我把他赶回家,我没这么做。在一偶然的机会,听到“成功教育”法之后,我想,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19.
徐诺三文     
一、拜谒沈从文墓 徐诺,是我的学生.正读高二。他也是我的同事徐君建宏的孩子。建宏是小说家兼高中语文教师.创作中短篇小说是他的事业.而教语文是他的职业。事业决定了他对生活与文字的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决定了他对语言训练的科学和严格。徐诺聪慧沉静.好思喜文,在初中就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0.
同行梁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情:某日,应一位毕业学生盛情邀请赴宴。席间,谈起原来的老师,他对一位数学老师颇有微词。“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为什么?”“他有时自己不会做题目,吊在黑板上,还装模作样地说:‘我现在不告诉你们答案,过几天你们实在不会再来问我。’常常是几天后,他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知道他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怀疑他对数学老师有成见,便打断他的话:“你怎么知道他是不会做呢?”“我的成绩虽然不好,但其他比我好的同学下课后会谈论的呀。而且同学课后去问他时,他总是借故推辞,或者含糊其辞,其实我们早就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