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于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老师应该更好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于是学生的质疑就尤为重要。学生怎么样才能形成质疑的学习方法呢?老师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引疑的方法很多,本文仅谈谈同向思维引疑、反向思维导疑、比较思维设疑、创造思维质疑。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思维也应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有疑阿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求新.因此,我们应该把"质疑"当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英语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经本人多年的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  相似文献   

7.
质疑能力是指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质疑,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质疑,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     
周杰 《教师》2011,(31):48-48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人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的。因为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学生的主动质疑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如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呢?一、教师要挖掘教材养成设疑的习惯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问题设置能够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并能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学习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的。因为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一、课前质疑,激发兴趣学生由疑而问,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在进入师生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自主质疑,培养他们主动质疑的精神。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提出多么切合文本主题的问题,只需要他们去发现、去思考,在读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激发他们研读文本的兴趣即可。例如:我了解作者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1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一、学生敢于质疑之平等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疑是探索的源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从而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质疑,给学生提供思考提问的机会,拓宽思维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始。”有疑问才能产生认知的需要,才能产生积极的思维。质疑一般经过有疑一无疑一有疑的过程。要使学生有疑,教师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问并大胆质疑。经过质疑后,学生往往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便开始处于无疑状态。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和时  相似文献   

16.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云 《江西教育》2023,(11):72-73
“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思维发展的“加速器”。“质疑式对话”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困惑点、整合点、联结点、发散点、易混点展开“质疑式对话”,使学生在发问、应答、补充、争辩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开展深度学习,以实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学生摄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我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疑一问一议一论”一、找疑点,启迪思维的灵活性。“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要去学习,去思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习积极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设疑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可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小锋 《考试周刊》2012,(93):66-68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有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境中导,预设课堂提问——问中导,引导质疑释疑——疑中导,化解教学难点——难中导,分层设计练习——练中导,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合作交流,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