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确切表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今天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解释和研究中国新旧民主革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是,似乎很少有人问及或探究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再到确切概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笔者拟根据有关史料,对此作一番初步考证和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究竟是一个反映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统一的完整的概念,还是由两个不同的概念组成的复合词组呢?杜经国同志认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问题,与由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性质这个概念属于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淡。”①李时岳同志也认为:半殖民地指的是国家地位,半封建指的是社会形态,二者的形成过程并非同步,又“没有什么必然联系。”②两位同志的认识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支解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既不能全面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又不符合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李凤敏 《成才之路》2009,(22):96-9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近代史上有不少现象或事件都是由这一社会性质决定的,如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为什么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已成为了常识。但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获得这个认识,曾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其中,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就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但却被以往的研究者们忽略。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蔡和森在此问题上的贡献作出客观的评述,以展示历史的真实。一、最早意识到并提出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1921…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肯定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但是,当时对这一社会的表述并不清楚,并没有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科学概念。 蔡和森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回国后,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具体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早在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他在《先驱》杂志上发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半封建”的概念。他说:“总之,在中国现在半封建的武人政治之下,无论那派军阀财阀得势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总不外是‘恐怖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自从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以来,中经现代革命领袖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初步概述,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根据毛泽东的概述,人们对中国近代史还有如下几点基本认识:一、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二、“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过程。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因西方国家影响引起的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中所占的较小比例,也忽视了西方国家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的区分。事实上,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中国,继续维持着独立国家的地位。至于用“半殖民地”概念来界定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这一研究路径在近代外交史研究中存在着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8.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分析近代社会状况,初步阐明“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分析革命任务,提出“打倒国内军阀、解除帝国主义的侵掠”;分析革命领导权问题,阐明“中国无产阶级站在领导革命的地位”;分析革命的动力,提出“我们的势力根基在工农身上”。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入手,说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历史事实阐明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研究员我想谈谈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发表了一些意见,与以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有较大的差距。有些文章认为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以后...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