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阐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与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索罗余值法对陕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针对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在比较分析常用固定弹性法与变动弹性法后选择变动弹性法,结合SPSS 18.0软件测算出近年来陕西省物质费用弹性系数为0.353,劳动力弹性系数为0.636,耕地弹性系数为0.111;同时,对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首次表明,陕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周期为5年。最后,将测算结果与陕西省实况相结合,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更适合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安徽、内蒙古、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基于2020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和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09年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高于北京和天津.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都市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主明 《青海科技》2002,9(1):45-46
测算科技进步对我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额,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潜力,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国际间和国内地区间进行比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为了掌握“九五”青海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我们按农业部统一规定的方法进行测算。 一、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基于索洛余值法的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意义内涵,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安1992-2005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对西安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海南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和固定弹性系数法,测算2006-2019年海南省及其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要素贡献率,研究其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发现:在时间序列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科技要素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方式总体处于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科技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省内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仍依赖于大量物质要素投入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优化与人才队伍培养等3个方面对推动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敏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337-337,356
本文介绍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并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安1991-2008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其中详细介绍了产出、资本、劳动投入量的选取办法,并根据测算结果对西安科技进步基本状况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投入产出增长率的合理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智强  刘明 《预测》1997,16(3):65-66,9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波动较大的问题,提出用最小平方回归法来估计农业投入产出增长率,以减弱因一时的非正常因素引起的农业投入产出波动给贡献率测算值带来的影响。作为实例,本文根据上海市“八五”期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测算。测算过程表明,用这一方法计算增长率,也减少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其结果更贴近实际变动状况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际上就是指生产率增长(或者说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问题,研究了“欧洲竞争力、创新和无形投资”专项研究计划中引入无形资本投入测算生产率增长的新方法,分析了我国应用该方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局限性,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民族药产业是贵州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正确测算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分析科技进步在产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规律,针对性的提高产业竞争实力。通过对比、分析几种主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建议选取索洛余值法、回归分析法对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1990—201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bb-Douglas函数为核心,以西藏自治区1990~2008年的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最小二乘法回归(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和经验法估计出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继而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和预测1990~2015年西藏自治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了37.4%,预计2015年达到45.4%~49%,但投资拉动特征明显。最后,基于测算与预测结果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分析方法,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势分析理论,建立势生产函数模型来测算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选取1991—2013年的广西数据对14个滚动经济周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自1991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说明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高于平均水平;同时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低,说明广西创新驱动的效能还有待提升,需要在保证资本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广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讨论了价值分析法,推导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并应用该公式测算了1983年至1993年美国、日本等国家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对其知识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利用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1985-2004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进而指出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以劳动力、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等传统农业投入作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投入等现代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魏国建 《大众科技》2017,19(12):111-114
研究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相关数据并利用索罗余值法对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与全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对比。数据表明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低,广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研究的目的在于引起广西相关部门对科技的重视,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新常态下实现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OECD《生产率测算手册》介绍的非参数方法,采用指数形式来表达科技进步变化,并使用2007至2017年期间有关数据测度了31个省市科技进步贡献指数,以此为基础汇总形成全国科技进步贡献指数。结果表明,2007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科技进步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达到了54.2%。这种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指标测算工作,为政府部门常年发布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数据提供了便利,也为进一步规范该指标测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永辉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269-269,271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其中科技进步是经济意义上的广义科技进步,是综合要素,是利用生产函数方法测算科技进步作用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两会特别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有关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个数字引发了人们的关注: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报道中说,2011年江苏省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3月6日,全国政协"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主题记者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虿Ⅱ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委员透露,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去年农业增长中,来自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占53.5%。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智强  刘明 《预测》1997,16(2):53-54,60
本文就我国在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中常用的方法提出了有关数据处理和计算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分析了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带来的结果,继而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