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成功的喜悦     
侯婷婷 《早期教育》2005,(12):40-40
最近一段时间,班里的美工角无人问津。我注意观察,发现是由于美工角的材料不够丰富,主题不够突出,难怪孩子们不愿去玩。我把美工角整理了一下,添置了水粉颜料、毛笔、图书等材料,主题定为《我的书》。如何来吸引孩子们呢?第二天区域活动的时候。我就坐到美工角里进行图书的制作。刚画了一会。希希、黄怡就走过来问:“老师。你在做什么呀?”我告诉她们我在制作图书。她们问:“怎么做呀?”看着她们好奇的眼神。  相似文献   

2.
“图书角”的图书因为使用频率高,封面和书页经常脱落。起初,孩子们告诉我书被撕破时,我为了能让孩子们集中精力继续看书,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把掉下来的那张夹进书里面就行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时间一久,孩子们凡是看到书页脱落,就会自我安慰:“没关系,夹进书里就行了。”在一次看图讲述《这是我撕破的》活动中,有个小朋友发言道:“撕破的书要想办法粘好、补好。脱落的书页夹进去就行了。”他的话真叫我哭笑不得。此后,每当发现有脱落的书页,我就当着孩子的面尽快把书修补好。几周后,我发现孩子…  相似文献   

3.
一天早上,Monika带来一本有手有脚的图书,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孩子围观。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本书可真漂亮呀!”“它还有手有脚呢!”“我家也有这样的书。”“我家有好多书呢!”…… 随后,是孩子们纷纷从自己家里带来许许多多的图书。班上的窗台显然容纳不下。于是,我们开设了一个图书角。各种各样的图书涌到了图书角。图书角也成了我班活动区中最受欢迎的一个。 孩子们带来这么多图书,我认为,这正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图书分类渗透着统计、分类、记数  相似文献   

4.
那天早上,成成与爸爸分开后哭个不停,怎么安抚他都没有效果。于是,我把他带进图书角,希望他能安静地看一会儿书。可他对我推荐的书并不感兴趣,仰着头继续哭。我又给他拿了几本颜色鲜艳的书,依然没用。这时,我看到旁边有几张孩子们带来的照片,就顺势问他:“照片上是谁啊?”成成带着哭腔告诉我照片上小朋友的名字。我立即拿出所有照片让他一张一张地看,说说照片上是谁,成成这才慢慢停止了哭泣。这件事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小年龄的孩子都喜欢看照片,何不让他们从家里各带一本相册来,这样他们在幼儿园也能看到家人的照片。很快,图书角里多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0日星期四我望着图书角那一大堆书而犯愁:孩子们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这些小画册、带拼音的小故事书、小童谣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放在书柜中,徒为摆设。而孩子们在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中,在我的推荐下,又买了许多新书,如果每人捐一本,那等于一下子每人拥有了50本,学生的藏书岂不大大丰富了?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每月或每半个学期一更换,更何况,“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更新图书角!那又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大堆书?发还给他们?显然这些书对他们已不会起作用;作废物处理?这一本本书承载的可都是知识!我寻思了良…  相似文献   

6.
我喜欢书,书让我充实。自从我有了我的学生,我就想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我知道这不容易,因为他们才一年级。但我希望能努力让他们体味读书的快乐,让他们因书而感到兴奋、感到满足。我很欣慰,我的这项“信念工程”已经起步了,并且有了较好的势头。我和孩子们每天有个“书吧”之约,这个“书吧”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校园的花坛边,在孩子们自己的小书房里,我想这个“书吧”更在我和孩子们的心田里。  相似文献   

7.
趁孩子们午睡时,我将不能再修补的图书整理出来弃之一旁。谁知孩子们一起床就对一堆的旧图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捡起旧图书围在一起众说纷纭。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活动的机会吗?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下午的数学活动改为手工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彦 《早期教育》2008,(4):50-51
文韬过生日那天,他妈妈为班上送来了45本精美的画册,作为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的生日礼物,这份礼物实在太珍贵了,孩子们非常激动,纷纷询问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我突然萌发这样的想法:何不创设“亲子书吧”,开展优质的亲子阅读活动,一则让更多的家长关注、  相似文献   

9.
我们班里图书特别多,孩子们也个个是“小书迷”,本本书都是百看不厌,天长日久,难免“读破万卷书”。面对这些支离破碎的图书,我和孩子们一起忙碌出妙趣横生的“破图书系列产品”。产品一:幼儿从破图书中选择所需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图书角”的书因为使用频率高,封面和书页经常脱落。起初,孩子们告诉我书破了时,我为了让孩子们集中注意继续看书,往往不假思索地回答:“把掉下来的那张夹进书里就行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时间一久,孩子们得出了“经验”,凡是看到书页脱落,就会自我安慰:“没关系,夹进去就是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从小就是个“书虫”。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班里设了一个图书角。小朋友们可以带来自己喜欢的书,大家一起看。别的同学都带来了自己的书,我也缠着妈妈,让她给我买一本。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我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幸参加了“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的课题研究以来,在逐渐转变自己教育观念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如何把这些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我先是从注意研究如何根据拟订的大纲、教材,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学习入手,然后逐渐地开始随时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结合教育目标,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同孩子们一起建构课程。例如,当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时,我根据本年龄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了有关图书的一系列活动,如“故事会”“书中故事表演”“编故事”“制作图书”“图书超市”等活动。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与投入,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  相似文献   

13.
泡书吧是我的一点爱好,和儿子一起泡吧则是希 望小家伙多熏熏书香气。 我们常去的是厦大附近的那间“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楼下是“阳光书坊”,书坊的布置很亲 切,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些精品书籍,我和儿子有时 会坐在书坊的地上或是台阶上看书,儿子喜欢看有彩 色画片的图书,坐久了他就在店堂里乱跑,然后把架 子上他拿得到的书一本一本递给我,那架势丝毫没有 读书人的斯文,倒有点像个码头搬运工。尽管儿子的 淘气在这间书坊出了名,但是好在小家伙深知逛书店 的规矩;一板一眼地做起来倒也表现得知情识趣;比 如有人不小心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  相似文献   

15.
张峄 《小学生时空》2011,(12):58-59
从五年级开始,我们班就建立了图书角,经常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在这里,我和同学们一起共享读书的美好时光,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时常陶醉于书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一群天真烂漫的中国孩子,围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教。这位“洋教师”神采飞扬,手舞足蹈地带领孩子们时而唱歌,时而做游戏,时而自由对话。从孩子们的表情和语言可以感受到:他们充满了兴趣,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思索一:授课充满激情,酷似演员,以情感染孩  相似文献   

17.
杨杨的父母离异了,他跟爸爸一起生活。杨杨快上大班时,爸爸建立了新家,年轻的王阿姨是个温柔和蔼的人,和杨杨很友好。有一天,孩子们闹着要我给他们讲故事,于是我顺手从图书角拿了一本彩图故事《白雪公主》,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8.
杨曦 《学前教育》2007,(4):46-47
娃娃图书馆的由来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玩具日,这天,有3个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图书。在区域活动时间里,她们先是各看各的书.大约5分钟以后,便开始相互交换图书.后来还商量晚上要交换图书带回家看。看到这一场景,我突发奇想,我们也可以办一个班级图书馆,让孩子们把家中喜欢的图书带来,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开展阅读活动啊!于是,我们班的娃娃图书馆活动开始酝酿了。  相似文献   

19.
正早晨入园时,豆豆带来了一本新图书,画面简洁、色彩鲜艳、内容新颖、有趣。我不禁说了一句:"这本书真好!"豆豆很得意地将这本书放在了图书角。吃完早餐,孩子们自选区域游戏开始了。煦煦去了图书角,一眼就看中了豆豆早上带来的那本书,她从图书架上拿起了那本书,正准备看,豆豆见状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书:"这本书是我的!"煦煦用商量的口气  相似文献   

20.
150年后,孩子们还要去学校上课吗?他们会不会视纸质图书为古董?让我们跟随艾萨克的故事,一起去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2157年5月17日,玛吉往电子日记上这样写道:“今天,汤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那是一本很旧的书。玛吉的爷爷曾经说过,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他的爷爷就告诉他,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时期,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