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词典的编纂者往往只依据注疏中所用的术语决定要不要建立通假字或义项.这么办,有时会出问题.例如新《辞源》:啸 大声呼喝.通“叱”.《礼·内则》:“不啸不指.”注:“啸读为叱.”释文:“啸,依注音叱,尺失反.”这个通假义项显然是依据郑玄的“读为”和段玉裁规定“读为”只用以标示通假而建立的.但这个释义还可以研究,而通“‘叱’”则不正确,说见后.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一文中“秦王怫然怒”一句里“怫”字,课本注音为fù。但我查遍词典,并不见fù音,新版《辞海》“怫”字下注有三音:fú,bèi、bó根据此条目的解释,我以为课本中的“怫”。应注音为bó或fú,不知哪个正确。请您给予解答。河南信阳龚立群  相似文献   

3.
《读书杂志·卷五·汉书第九》“请问”条:“‘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景祜本‘间,作‘问’,宋祁曰:‘问’疑当作‘间’。汪本以宋改。念孙案:原本作‘请问’,义自可通,不当辄以意改也。《史记》亦作‘请问’。” 笔者按:考诸史籍,王说殊误,宋祁所疑甚是,汪文盛本从宋校改极为有见.今《史记》作“请问”者,正当据此校改作“请问”,王念孙反欲据《史记》误本校改《汉书》,未免本末倒置。为论说方便,今将《汉书》有关语句移录于下: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振家、吴继昌、吴鸿清、李杰群等四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上、下两册),把《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见奏伯曰:‘秦晋围郑,……惟君图之。’秦伯说”的“说”字,注释为“说(yuè:‘悦’的古字,喜悦,高兴。’”(见上册,第103页)四位先生的这一注释,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因此,不揣昌昧,略陈鄙陋,以求教于先生及诸先进。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花市》一课后面介绍的一则“小知识”《重叠》中说:“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以后表示强调或程度的加深,含有‘很’或‘非常’的意思。”(见课本232页)我以为此说不够全面确切。  相似文献   

7.
工部局創辦小学的由來 ‘工部局’是帝国主义过去在‘上海公共租界’的統治機構,‘租界’里一切的行政设施,那是由工部局來管理的。在這個行政機構之上,有一個包括各帝国主义代理人的機構,叫做‘董事會’。一切重要设施,須先经‘董事會’通過,然後交給工部局去執行。到了一九二六年,董事會才增設了华人  相似文献   

8.
博·朋友     
...……”‘.“”.’“’‘’“‘’.’‘.”‘’‘”‘’“‘’“”.“‘’‘.’“‘’::丁:·“‘’‘’一“甲鉴犷苍至含香委通…_一::::、蕊点一甲博·朋友~~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觉得人教版教材古诗文的一些注释不够准确完美,特举几例,纠正于方家。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初语二册)注释为“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曾,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释义是准确的,但注中将“曾”注音为zēng,这就不当了,查《文言虚词汇解》“曾”字:“用在否定副词前,借以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还’‘、竟’、‘竟然’等。”注音céng。所举例句,赫然就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①再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曾”字读céng音时义项有三…  相似文献   

10.
《诗人玉屑》中收有一则诗话:“玉祈大夫谓东坡云:‘有竹诗两句,最为得意,因谓曰:“叶垂千口剑,竿耸万条枪。”’东坡批曰:‘好则极好,只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也。’”东坡所批虽  相似文献   

11.
游青城山     
这天早饭后,我和爷爷、表弟一起去游览(lǎn)青城山(qīngchéngshān)。刚进山门,爷爷就给(gěi)我们讲:“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fāxiángdì),庙宇众多,景色(jǐngsè)秀丽,所以被称(chēng)为‘青城天下幽’,又被称为‘青城无处不秀’。”一路上山,经(jīng)建福宫、天师洞,到上清宫。走在山路上,举目四望,只见山连着山,山又被那郁(yù)郁葱(cōng)葱的树(shù)包裹(guǒ)着。林木茂盛(màoshèng)、青翠(qīngcuì),再加上路旁的一座座小亭(tíng)子,使(shǐ)整(zhěng)座山显得更(gèng)加幽静(yōujìng)而迷人。看来,“天下幽”和“…  相似文献   

12.
《项羽本纪·垓下之战》:“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人教社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课文注解:“[面之]面向项王(见他)。”此注值得商榷。“面”除了面向义外,还有“相背”义。“通‘偭’,以背相向。”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拾趣     
以名句而得名昀词人北宋文学大家宋祁(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和工部尚书),有一次他专门去拜访词人张先。待到张先家门口时,宗祁对门人说:“通报你的主人,就说宋子京尚书要见‘张三影’郎中。”(郎中是张先的官职)张先听了,急忙出来通接,刚走到屏风后面就高兴地说道:“是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来了?”  相似文献   

14.
释“脩能”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自王逸以来的注家都释“脩能”之“能”为才能。游国恩《离骚纂义》汇集了十八家的注释之后仍然肯定“脩能犹美才”,谓“脩能自言其才,博闻强志,娴于辞令是也。”马茂元《楚辞选》则说;“‘能’,古音泥,与态(態)通。‘脩能’,美好的容态。一说,‘能’,就是指才能。上句就内在的品质而言,下句就外在的表现而言。‘能’无论是作容态或才能解,均无不合。”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文选注释”则肯定地说:“脩能:即修态,美好的容仪。脩:通‘修’,下同。能:‘态’的古字。”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让学生听写“渺小”,并给“渺”字注音。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普遍是这样:渺miao小。当我在“miao”上画圈时(代表错误),有学生拿着本子上来找我了,说:“老师,你不是念‘miaoxiao’吗?我这样注音,怎么是错的呀?”我一听,原来,学生没弄明白“渺小”是两个上声的字相连,“渺”应念阳平,而在注音时,还是应该写“miao”才对。我一解释,学生点点头,拿本子去订正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于振报《曾参(shēn)还是曾参(cān)?》一文,以《辞海·凡例》的说明和《辞海》对“‘曾参’的‘参’没有注音“为由,”如此可以认为:《辞海》中‘曾参’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18.
(十一)上古韵非同部,而是邻韵旁转。 29)《释诂》:“侧、匿……缩也。”(卷三下,9页下) 疏云:“<周官·保章氏>疏、《书·蔡邕传》注,<文选·月赋>注引<书·大传>,并作‘侧 匿’。《太平御览》引郑注云:‘侧匿,犹缩缩,行迟貌。’‘缩肭’、‘侧匿’、‘仄慝’并声近而义同。 (太玄·礼次八)云:‘冠戚(月丑)。’‘戚’音子六反。‘戚(月丑)’与‘侧匿’,亦声近而义同。”(卷三下,10页上)按,“侧、仄”,并阻力切,职韵,庄母,照二等;“匿、慝”,并女力切,职韵,娘母。两字叠韵而成联绵词。“缩”,所六切,屋韵,生母;“肭”,女六切,屋韵,娘母。两字亦成叠韵。“戚”,王氏音子六反,屋韵精母;“(月丑)”,女久切,有韵,娘母,古幽部,其入声为觉部。“侧、仄”,古职部;“匿、慝”亦职部;“缩、肭”并觉部。如阴人不分,则幽觉为一部,之职亦为一部。王念孙、江有诰当时,阴、人多未分部。则之、幽可邻韵相通。如分阴、人,则职觉两部亦可旁转也。  相似文献   

19.
以下各词,或不见辞书,或见而解释有误,或见而语焉不详。总之,未能尽如人意。特为之考释,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阿哥亚哥《延安府》二,白:“阿哥,唤我做什么?”《张协状元》五[犯樱桃花]白:“亚哥,亚哥!狗胆子千万买归,头须千万买归,亚哥!”阿哥,对“兄”的称呼。加“阿”字于称呼上,用作词头,表示亲热或尊敬。《辞源》、《辞海》皆收有此词,但俱不见“亚哥”.实则,亚、阿一声之转,用法相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条:“吴俗有呼‘亚侬’,语则‘阿傍’。”明·姜准《歧海琐谈》卷八:“吾温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李诉雪夜入蔡州》释“险易远近虚实”为“地势的险要和平易,道路的远近,军备的虚实。”释“险”切当,释“远”失于简略,“释虚实”则欠妥。先说“险”、“远”。《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一开始就讲六种地形:“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著名军事理论家郭化若注为:“‘险’形者,即地势险要。‘远’形者,即敌我相距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