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让我们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碳及其化合物CO2、CO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C、CO、CO2的化学性质和CO2的实验室制法;初步学会CO2的鉴别方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考测点导航本部分内容可分为碳单质和碳的化合物两部分,也可统一在碳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框架之下,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基础理论探讨的延续,是对前几部分所学知识的巩固、补充和深化。因此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分值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孙玉明 《中学理科》2007,(1):20-25,92
注意:(1)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都是由微小的石墨晶体构成的,它们都有___结构,具有吸附能力,其中活性炭吸附性最强,可作吸附剂和脱色剂。  相似文献   

4.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碳和碳的氧化物在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简答题(探究、拓展、开放)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特点是注重基础、注重探究、注重应用,且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特别是考查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该部分知识一直是中考命题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6.
<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的主干知识包括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两部分.碳单质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基本规律,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同样是中考的热点.其试题的综合性一般较强,常以时事、生活、健康、科技、环保等材料为背景设计,新颖灵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注意学科渗透"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7.
碳负离子     
本文综述了有机反应历程中的关键中间体碳负离子的产生、结构、稳定性和反应,归纳了碳负离子产生的五个来源和碳负离子所参与的八种反应,简述了碳负离子的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不同,电负性不同;σ电子对π电子的屏蔽效应,反应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不同;所以碳碳叁键比碳碳双键难于亲电加成.  相似文献   

9.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理;生石灰和石灰石的用途;甲烷、酒精、醋酸、甲醇、煤与石油。  相似文献   

10.
(1)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常温下足球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足球烯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以足球烯为例,用文字简要叙述)。分析:通过题中介绍几种碳的单质的空间结构,考查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比照、类比碳纳米管也是一种单质,只是由于碳  相似文献   

11.
缪徐 《中学理科》2003,(1):30-35,93
  相似文献   

12.
键长、键能、键角是反映分子结构的三个重要参数。同一类型的键长在不同的分子中有一定差别,特别是在烃分子中碳碳键长的变化因素涉及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的有关理论。链烃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长主要取决于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子芳香性的强弱取决于碳碳键长的平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学习本单元时可采用下列方法:1.应充分联系已学知识,采用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例如:在学习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可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关变化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相比较,通过药品的状态、反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内容,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环保等有着密切联系.涉及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但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本单元不仅是教材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纵观各地中考试题,以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问  相似文献   

15.
知识网络归纳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刚石:硬度大,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切割大理石、玻璃、金属、钻石)石墨:很软,天然存在最软矿物之一,具有导电性(铅笔蕊、电极)差异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两种碳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1)无定形碳:炭黑、木炭、焦炭、活性炭组成——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吸附作用——木炭、活性炭把气体分子及溶液中色素、毒素等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制法——不完全燃烧和把木材、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2)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CZCO3+ZHCI=(二十COZf+HZO装置: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收集: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火柴梗检查是否集满人检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四、有机化合物《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梳理@杨明生!安徽霍邱县…  相似文献   

17.
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概括起来有“三多”:物质种类多(包括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等)、化学方程式多、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 一、抓住关键掌握规律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存在状态、制法及用途,而物质的性质又是由物质的结构所决定.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决定了它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  相似文献   

18.
对比法学碳     
由氧、碳、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点。碳及其化合物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像金刚石、石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物质与生活的联系又是如此的紧密,而且碳的学习又为今后学生学习有机物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习它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同学们学习碳这一章时,不防采取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我们身边几种常见的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其相关知识点也成为中考中的热点,相关知识点主要归结为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碳及碳的化合物知识 ,概括起来有“三多” :物质种类多 (包括物质的俗名、主要成分等 )、化学方程式多、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多 .为此 ,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 .一、抓住重点 ,覆盖全局本章虽然涉及的物质多、知识面宽 ,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即以碳的单质 (金刚石 ;石墨 ;活性炭 )→碳的氧化物(CO2 ;CO )→碳酸 (H2 CO3)→碳酸盐(CaCO3—石灰石、大理石、白垩 ;Na2 CO3等 )和有机化合物 ,以及物质的存在———性质———用途———制法为两条知识主线 .学习中 ,既要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 ,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